孟廟不說話。
羅先生、甄先生也都只是聽著,仍然不插手。
同理,各家世族也是一樣。
孟彰頓了一頓,又道:何況如今的各家世族也未必就愿意接下我們的這一堆爛攤子。
孟廟理解了孟彰的顧慮。
正值司馬氏族中各支混亂局勢,又有孟彰拒絕司馬慎的動作在前,不論是司馬氏族中的那一支封王,其實都不能靠近。
同樣,現在帝都洛陽里的各家世族,正在不斷地進行政治攻防和利益交換,也并不適合。
若不然,他們安陽孟氏又要怎么向司馬氏一族、向天下人解釋他們的動作呢?
放棄皇族司馬氏,而倒向世族中的某一個大族?
倘若世族還維持著整體上的和睦,那么孟彰、安陽孟氏靠向世族可以理解。
他們安陽孟氏也是世族。
他們靠向世族的作為,是在皇族與世族之間選擇了后者,是純粹的立場問題。可如果他們是靠向世族中單獨的某一個家族,那意義就不同了。
他們安陽孟氏的動作,會被人解讀為在這一個時代,他們安陽孟氏選定了某一個家族站隊。
是他們安陽孟氏覺得,那一個家族終將會在當前以及未來混亂的局勢中走出,成為最大的贏家。而這一個贏家,非但只是收攏各家世族的力量,它甚至很可能會取代司馬氏一族,成為新的皇族。
這是什么?
這是赤裸裸的賊子野心。
是安陽孟氏要參與謀反的節奏!
倘若孟彰真的這樣做了,怕是不會等到多久,帝都洛陽里的這一處孟府連同安陽郡里的孟氏,都會被司馬氏的兵將堵上門。
還不會有任何世族會出手救援。
包括安陽孟氏靠攏的那一個世族。
因為沒有人會這樣直白且失智地挑釁司馬氏。
所以,在我們安陽孟氏不能獨自處理這些人的時候,我們能夠選擇求助的,其實只有那些站在權勢爭奪之外的力量。
孟廟神色有些恍惚,卻開口跟上了孟彰的話語:道門的各家法脈。
儒家是不用想了。儒家真正的高才大賢,都與朝堂中樞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他們安陽孟氏選擇儒家里的高才大賢,又跟選擇司馬氏各支封王、世族各家有什么區別?
最后剩下的選擇就是道門的各家法脈了。
孟彰頜首。
不錯,只能是道門的各家法脈。他道,然而,道門最頂尖的那幾家法脈里,也不是完全的團結。
孟廟一陣沉默。
道門那幾家法脈,太上道、元始道、靈寶道的三清道脈將北辰閣、瑤池派鎮壓得死死的,幾乎不愿意讓他們有壯大的機會。而在同時,太上道、元始道和靈寶道的三清道脈之間,其實也有著隱蔽的嫌隙。
三清道脈原本都出自一源,后來為什么會分化?為什么從來沒有人提起讓三清道脈歸復一源?
太上道、元始道、靈寶道之間的那些事情,孟廟也略知一二。安陽孟氏縱然有些底蘊根基,摻合進這三清道脈的家務事中去,怕不是會落個里外不是人的境地。
三清道脈不能選,剩下的就是北辰閣、瑤池派和酆都了。
北辰閣、瑤池派一直嘗試在人族正統中謀求他們自己的至高尊位。
孟廟不知道北辰閣、瑤池派是不是能成功,但他也嗅出了危險。
北辰閣、瑤池派的謀劃,不可能脫離人族朝廷中樞
只要有機會,北辰閣、瑤池派都會愿意嘗試串聯世族甚至是皇族,謀求他們的認同。
事情一下子又兜轉回了原處。
就只剩下酆都了孟廟喃喃道。
孟彰點頭:就只剩下酆都了。
可是孟廟抬頭,看定了孟彰,酆都仍然不是絕好的選擇啊。
酆都背后的是陰世天地里的陰神
孟廟本能地抗拒著。
他察覺到了更悠遠、更深沉的危險。
或許這些危險比不過早先被孟廟一一了去的選擇來得濃重,但孟廟覺得這中危險更叫他心頭發怵。
他覺得自己忽略了什么,但偏偏又不能理解這種危險到底源自那里。
孟彰看著這樣不自覺抗拒著的孟廟,不知怎么地,眼前忽然一陣空茫,看到某種更抽象、更高遠的碰撞。
沒有人告知他如何去理解,也沒有人事先對他做出提點,但孟彰心中卻莫名有所明悟。
這是人道的反抗,也是人道的鎮壓。
祂在試圖繼續鎮壓地道
在這樣的明悟之下,更有一種無端而來的催促在孟彰心頭盤旋不去。
是地道。
地道在催促他。
孟彰無意識地垂了垂眼瞼,隨后又快速抬起。
不然呢?他只問孟廟。
不然,我安陽孟氏又要怎么收拾這最后的場面呢?
孟廟頓了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