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想來也確實能夠理解,孔子當年有三千學生,即便俱都跟隨孔子學儒,但怎么可能沒有各自的見解與想法?
所以會有這么多的派別傳承,孟彰真是一點不覺得稀奇。
道家之中如今的道家法脈里,大體分為五大法脈。
先生的目光落到了太上道李睦、元始道明宸、靈寶道林靈、北辰閣白星和瑤池花縈身上。
孟彰還注意到這先生的目光在坐于北辰閣白星、瑤池花縈這一列的酆都石喜身上停了停。
他暗自挑眉。
看來,太學或者說童子學里的先生們,也并不是真的不知道酆都的意義。
倒也是,倘若他們真的一點都不了解,來自酆都的石喜也不可能與北辰閣白星、瑤池的花縈這兩個人同坐。
太上道、元始道、靈寶道,齊稱三清,據說都是傳承自道門的始祖老子先賢。
孟彰暗垂了眼。
他并不吃驚,一點也不。
因為這樣的驚訝在他翻看過道門幾大法脈的記載以后,就已經出現過了。現在的話
孟彰自己早就都給消化干凈了。
太上道、元始道、靈寶道,在孟彰上一世的神話傳說中,該是三位天尊的傳承,可是在這一方天地里,卻全都出自老子一人。
他老人家一氣化三清,三清傳三大法脈,便有了太上道、元始道和靈寶道。
是以在這方天地里,道門這三清法脈雖然也常有嫌隙,但在大體上,卻都還保持著同進退的步調。
也所以,即便北辰閣和瑤池合力,也難以將三清道脈的位置掀翻。
三清道脈,仍舊鎮壓著整個道門。
在三清道脈之外,北辰閣的法脈傳自昊天上帝。昊天者,乃天之帝君也,為北辰之星;瑤池派的法脈則傳自瑤池圣母。瑤池,想來你們也都知曉,那是瑤池圣母的居所
即便已經接連點出了道門的五大法脈,李睦、明宸、林靈、白星、花縈、石喜那六人中,獨獨缺了石喜所在的酆都未曾得到只言片語的提及,可這童子學學舍里,從先生到生員,甚至是石喜自己,竟都全無異色。
孟彰暗贊一聲,收回目光。
旁門
旁門所以為旁門,乃是因為他們的修士所修持的道法不合正統、不成條理和體系,多有疏漏,參差不齊
但是。那先生端正了神色,目光沉沉掃視著下方的小郎君和小女郎。
這并不意味著旁門里的修士們就不需要小心,不代表著你們能夠隨意輕視他們。
先生正色道:你等若是看過這陰世天地中的各方,就清楚了
出身正道,備受正道各家法脈看重、青睞的正道子弟們,足有四成,是栽在了那些旁門修士手中的。相比起五成的邪魔外道和一成的同道之外,這個比例一點也不差。
你們俱都是聰明人,該明白這個比例所透露出來的關鍵。
孟彰沉心聽著。
先生繼續道:你們落在這里,都是已經死過一回的人了。我不希望什么時候,再看到你們在這里又死一次。
在這里死去的人
先生不說話了。
整個童子學學舍里靜寂無比,落針可聞。
孟彰沒有去看先生,卻自發將這句話給補完了。
在陰世天地里死去的人,就是魂飛魄散,連轉生的機會都沒有了。
先生細看過下首各位童子學生員的神色,確定他們都牢牢記下了這一點,才繼續往下言說。
一一簡述過旁門與邪魔之外,先生便將一切收攏,講解起這方天地間的修行演變過程。
人族初生時候,蒙昧混沌,對天地萬象雖有認知,卻多揣度、多猜想、多畏懼,是以彼時的人族,又因部落的緣故,多有圖騰。
圖騰乃為神祗之初,也是修行之初。
圖騰神得天之精、地之靈,再受人之氣,漸漸體悟天地權柄,踏上修行之道。
彼時人族部落中,有天生靈性卓絕者,得圖騰神喜愛,能溝通圖騰神,借圖騰神之力調用天地萬象之氣,乃為部落生存做護持
彼時的祭師,又稱巫師,乃是我人族真正的修行之始。
巫師、祭師侍奉圖騰神,隨圖騰神學習,漸漸養精、養氣、煉氣,踏上修行的道路。
人族部落壯大,漸漸便有戰爭。戰爭之中,敗者亡,勝者強。到后來,便起王朝,興教化
我人族諸子百家,其實也有收斂上古或近古時代的巫師傳承,養氣、養精、煉氣,乃有人族傳承
孟彰聽著這些過往,也有些心炫神迷。
直到先生已經宣告課程結束,他還有些回不過神來。
但學舍里的動靜到底傳入了他的耳中。
孟彰站起身,快步走到教案側旁立定,轉身面對童子學里的各位小郎君小女郎。
諸位同窗,煩請留步。
童子學學舍里的各位小郎君小女郎也就都停下了動作,抬眼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