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嗎?孟彰點頭,很風光。
俑人梧笑了:太原王氏呢?比之瑯琊王氏如何?
太原王氏孟彰想了想,然后道,太原王氏也是各郡望族之一,雖然比之瑯琊王氏來確實是差了許多,但依舊是高門之屬。
到隋唐年間,瑯琊王氏沒落,反倒是太原王氏崛起,與隴西李氏、趙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等并列為五姓七族。
俑人梧又問:那阿彰你知道這些年來,瑯琊王氏一直都與太原王氏保持著聯絡,且隱隱庇護著太原王氏嗎?
孟彰沉默少頃,點了點頭:知道一點點。
但他很快又說道:瑯琊王氏和太原王氏雖然同源同根,但支脈傳承已久,相互之間的交情也是有限的吧,就算瑯琊王氏有意留太原王氏為后手,以待一朝崩析后能有援力幫助東山再起太原王氏能愿意嗎?
俑人梧神色平靜:愿意不愿意的,到人真的投奔無路的時候,總也還是有這一條活路。
一條
不求保存家族,卻必定留存薪火的活路。
何況,只要王氏最上面的老祖宗還在看著,他們后輩子孫就不會將事情做得太絕。
孟彰沉默:所以,椿祖打算讓我成為那個站在最上面的那個孟氏老祖宗?
俑人梧不點頭也不搖頭。
不是有意。而是只要你一直不停下來,一直往上走,你就比我們這些老家伙還有可能成為那個看著安陽孟氏宗族的老祖宗。
孟彰吐槽道:你們想得可真是長遠啊
俑人梧只作尋常:為子孫計、為家族計,自然當謀長遠。
孟彰還待要再說些什么,俑人梧又道:你也是我們的子孫,只單從現在來說,我們也算是在為你籌謀。
孟彰看了看他,忽然問道:阿祖,那你為什么要阻止呢?
俑人梧道:因為那一切都太早了。你不需要那么急。
急的,應該是宗房那一脈才對。
若不然,在孟氏族長孟椿正式敲定族里對孟彰所傾斜的資源以后,還要以安陽孟氏宗房家主的身份對待孟彰,以增加孟彰對安陽孟氏宗房的認同與親近。
孟彰也終于被點破了最后一點迷障。
所以他總結道,在今日那盤棋局行到中途的時候,坐在阿祖對面的是安陽孟氏的族長孟椿;到棋盤分出勝負、椿祖與阿祖你爭辯的時候,椿祖就是孟氏宗房家主;到阿祖跟我將椿祖送出府去時候,椿祖他又匯合了他所有的身份?
俑人梧點頭。
孟彰不由得重重嘆了一聲,道:椿祖他可真難啊
俑人梧看他:你怎么知道他不是樂在其中?
孟彰也不懼俑人梧,直接就續著他的話頭問:那椿祖他是嗎?
俑人梧理直氣壯地搖頭:他不是。
孟彰好險沒能反應過來。
第38章
俑人梧有點得意,他笑道:誰讓他沒有我幸運?
孟梧后繼有人,孟彰就不說了,孟彰他阿父孟玨也是一個可造之材,眼看著孟彰他的兩個兄弟、一個阿姐,似乎也不算太差。
反觀孟椿呢?
他那一脈明明是宗房,明明是嫡長,郎君們的資質卻還要比孟玨差一點,再用心教導大抵也只能維系家族的平穩。
如果沒有孟彰,孟椿還不用那么擔心。
對于一個世家望族的宗房嫡長來說,能維系家族穩定其實也算是不錯的了。世家望族本來也就是更看重穩定的血脈承繼。
世家望族的興衰都是平穩的,水到渠成地昌盛,無波無瀾地衰敗。
不似皇族,出明君能造盛世,出暴君能使國滅,皇族宗室的命運幾乎總在這兩個極點中徘徊
沒有孟彰,以孟椿血脈后輩的資質,他們能平穩維系家族的聲名,等待著一代代的族人積蓄力量將家族往更鼎盛的位置推,又或者是一代代的族人喪德敗行將家族拖下渾水最后無聲無息消亡。
他們會走過一條太多太多世家望族走過的道路。
然而,孟彰投落到了他們安陽孟氏,成為了他們安陽孟氏的兒郎。
盡管現在的孟彰也還年幼,可他卻是錐立囊中,壓根藏不住,也收不住。于是安陽孟氏也就被他帶著引著,離開了那條過分平穩的軌道。
于是原本能力應該是足夠了的孟椿那一系兒郎,頃刻間就顯得不太夠看了。
安陽孟氏想要將孟彰的好處發揮到極處,就不能只看著孟彰一個人大踏步往前走。
他們不能站在原地,就像是被老牛拉著的車架。
他們需要邁開腳步,且是更快地邁開腳步。
就算他們前進的速度相比起孟彰來說,還是太慢太慢了,根本追不上
但起碼,他們也需要有這樣的一個態度。
他們需要讓世人知道,安陽孟氏在盡全力追趕孟彰;他們也需要讓孟彰知道,他們并不會辜負他的努力,給他拖后腿、找麻煩
可只看宗房那一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