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天冷,你還想洗澡,別冷著你!”
這里沒有暖氣也沒有熱水器,小風嗖嗖,陰雨綿綿,一點傷風感冒就要人命。
夏天可以天天摸水,冬天臟點就臟點,可不能隨便洗澡。
王小菊閑了那么久,現在沒事她心慌。
江枝只好給她找事:“你找你哥做些各種形狀的小盒子,我要用來給香皂肥皂做模具。”
王小菊終于找到新鮮事,抱上孩子高興離開。
江枝心里可沒這樣快樂,該修學堂了,章縣令說他不管,哪個村修讓自己決定。
江枝現在也在等,二瑞已經去縣衙打聽各村收稅情況的摸底了。
田貴已經說過,連續兩年來學習的村子一共十二個,其中有七八個村認真,每一季都按照新技術做的,而且見到成果,今年棉花產量翻倍。
說是翻倍,也就是以前一株棉苗能收三四個桃,現在可以收七八個桃。
其他村雖然也做,但多少都出了問題。
比如說種了早茬苞米不許賣,硬生生拖成老苞米,讓后面的莊稼全部推遲。
也比如說紅薯起壟,留麥地套種這些遇到阻攔,但都在努力解決中。
江枝覺得這些村就可以把學堂安排上,里面的夫子全村眾籌束脩,不限學歷,只要能教人識字算術就行。
要是城里有讀書人愿意支教一年,除本村的眾籌束脩,自己這里可以補貼銀子五兩,學歷越高,補貼越多。
江枝沒有要教出幾個秀才狀元的意思,預算就是一年。
就好像徐家村的孩子一樣,一年時間就能教出一批識字、懂道理孩童。
有聰慧能上學的再想辦法解決,以后的事情看情況再定。
很快,二瑞就帶著一份各村家底回來了。
跟田貴摸到的情況差不多,之前愿意來學習的村交稅沒有太多麻煩。
其實從江枝幾個月前回來時,就把自己想挑幾個村籌備學堂的話放出去了。
要求就是村里風氣好,作風正派,只要農忙過后到徐家村來提出申請,通過就可以修。
果然,沒幾天就有三個村來了。
第501章 新式學堂
江枝一口就答應了修房:“你們三個村學得不錯,書中自有黃金屋,前人強比不得后人強。
所以我村有夏秀才,既教了孩子們,又財源廣進。
我愿意幫你承擔修建房舍,添置桌椅還有孩子寫字的石板,讓你們村能多出幾個讀書識字的能人。”
聽到財源廣進,三個村長都露出笑容,誰會聽到錢不開心,修了學堂可就是自己村的搖錢樹了。
“不過!”江枝話一轉,“你們村光是有房還不行,還要承擔夫子束脩知道不?”
她的話還沒有說完,那三個村長就道:“我們來徐家村已經兩年,知道你們村學堂的規矩,是全村人給夫子月錢,不是讀書孩子家單獨給?!?
“對,我們也回去找村里商量過,我們村人多,六十戶,一家人一年一百文錢還是掏得出來的,孩子上學的再多給點,他們都答應了?!?
掏錢的事,是人總會心疼的,但看著徐家村一天一天的在變化,他們實在是眼紅得緊。
第一年來學習時,徐家村各戶雖然修了新房但都是草頂,家里也沒有什么家具。
今年全部換成瓦房,現在還有幾戶在翻蓋屋頂。
第一年學堂就兩間房,他們來學習還睡草鋪。
今年來雖然還是住在學堂里,但已經是幾張竹床,還有新被褥。
最讓他們驚訝的村里居然有人專門看奶娃子,不用把孩子帶到地頭曬,不用關在屋里哭。
這種事情聽都沒有聽過,誰家不是把孩子拖一天算一天長大的。
每次把徐家村的事拿回村去說,村里人都不相信,又不得不信。
從徐家村學了技術回去,種糧食的確有增產,每家人也多了百文收入。
這世道上,誰家有點新法子都是想方設法藏起來,只有徐家村明晃晃讓人來學。
實習生們問起,徐家村的人就說這些法子全是書上的。
多讀書就會很多東西,會寫詩的夏秀才同樣會相牛,毛沒長齊的孩子會算賬。
每次來徐家村不光是在學堂聽到孩童稚氣的讀書聲,就連在地里都能看到孩子們邊干活邊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