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身邊弄出事來可就糟了,等以后把孩子養熟再提安置。
見真的不要自己去幫忙做飯,秦氏也悻悻沒再提。
江枝修房沒有用村里人,二瑞之前通過驛站在磚場定下青磚正陸續送來,掌墨木匠師傅也把一些木料幫忙買好。
小滿爺去鎮上找一個陰陽先生定下宜家宜室的好時辰,兩家修房的事就在夏天開始了。
這次修房人手非常充足,除請來四個修房師傅,簽下十年契的黃安良會磚工,三家流民有人會石匠。
男人們幫忙抬石搬磚,女人們則打雜做飯,譚氏自然在其中,兩個孩子也真的沒有跟過來。
因為皮氏帶走了大香小香!
在流民營地出來,皮氏就跟兩個孩子熟悉了。
為了安全留在秦氏家不方便,現在她帶著就合適,該干活就干活,該吃飯就吃飯。
也不知道皮氏跟王小菊是怎么商量的,王小菊又是怎么跟村民溝通好的。
或者是譚氏帶孩子有問題在村民里早就傳開,兩個孩子也不掙錢,于是大香香和小香香姐妹倆進了蚊香作坊。
她們兩個剛開始幫皮氏干活做蚊香,皮氏沒輪班就幫別家干活。
這兩個孩子雖然一個七歲一個九歲,身體單薄瘦弱,但勤快不多話。
做蚊香盤手腳麻溜比主家還快,再加上可憐遭遇,立即讓村民們同情喜歡,家家都要姐妹倆幫忙。
沒有譚氏阻攔著,兩個孩子也漸漸習慣幫人做事。
然后就每天吃了上家吃下家,吃了東家吃西家,幫誰做蚊香就在誰家吃飯。
如今每家都剛收了麥子,又賣了青糧和蚊香,給兩個孩子一口麥糊吃沒問題。
遇上誰家打牙祭,大方點的還把倆孩子喊過去粘點油葷。
第381章 忙而不亂的徐家村
去年冬天徐家村基本上都修過房,只有江枝家和小滿家沒有動工。
一是沒有時間,全村人沒日沒夜忙一個月,不能再繼續堅持了。
二是沒有好的宅基地,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徐家村原本只有二十幾戶人家,現在修建二十戶人家。
剩下部分宅基地被張軍頭的醫棚,后來改成巡檢營占去。
有了驛站后,巡檢營遷回梨花鎮,被占去的地皮也終于歸還給徐家村。
如今就成了兩家人的宅基地。
有了寬裕地皮,手中銀錢也充裕,青磚瓦房就能修出規格。
小滿爺畢生愿望就是能有一個寬敞的院子,看著子孫滿堂。
現在最小的孫子也要準備房子定親,他再累都開心。
江枝對修什么房子沒有特殊要求,在她看來,這些房怎么都比住在盒子一樣的高樓上舒服。
巴郡村舍大部分都是散居,房屋分散在各個田塊之間。
徐家村大部分為單門獨戶,房子、周圍的竹樹林、院壩形成一個單獨的住宅單位,也有的幾戶挨著形成大院子。
小滿爺和二瑞的房子選擇修建“四水歸堂”。
這是構造緊密的四合院,而且兩家靠在一起,有屋檐甬道相通。
有這兩年多的經歷,兩家人早已經視同一家,這樣的房屋相互來去都不用踩泥。
修建這樣的房子自然需要時間和金錢,從地基石開始就要精心打制。
兩套“四水歸堂”同時進行,工匠和雜工十幾個,二瑞和小滿爺天天守在工地上。
江枝沒有管修房,她的心思在藥坊上。
因為要熬制新藥,田桃已經按照提前吩咐,把地錦草、辣蓼草,車錢草從倉庫取出來,稱出固定比例的份量,一半藥材碾成細粉,一半用提取法熬成濃膏液。
再把藥粉混合進藥液,收汁成了面團,最后壓成藥片。
【具體操作流程請回看第120章 ,制藥:地錦片!此處不再水字數】
一個步驟一個步驟的做,江枝把一些微小卻又關鍵的細節經驗教給田桃。
忙而不亂的一天過去,這一晚藥坊沒有停火,石大姐困得坐在灶邊打瞌睡。
碾房的徐根慶下班走了。
武陽卻沒有走,熬藥的事他其實幫不上忙,沒走的原因是石大姐沒有走。
石大姐人有點傻,在家里天天盯著弟弟石猴子,石猴子在哪里她就在哪里,必須讓她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