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瑞看著他道:“逃難餓瘦的?我看你沒有少吃吧!”
那男人雖然不胖,但比女人健康多了,就連臉色都是紅潤的。
聽到二瑞的話,男人不以為然道:“我們這些大男人多吃點東西是應該的。”
二瑞“呲”了一聲,他想說佩奇的臉皮夠厚吧,也不敢這樣明晃晃的搶食。
不過他不是牙尖嘴利的,只壓著嗓子道:“你是你,我是我,這種事我做不出來!你的人我們不買。”
被直接拒絕,那人罵罵咧咧只能帶著哭泣不止的女人離開。
這時候,又有一個十五歲的男孩和一個十二歲的女孩被領過來。
兩人都是各自家里過得艱難,兩家同意,自愿賣成死契。
講好兩人的身價均為十五兩,在官吏的見證下寫了身契,以后就是江枝的下人。
等兩個孩子拜別家人,江枝就取了錢讓二瑞到管事小吏那里找兩套干凈衣服,再拿來吃食先吃著。
兩個孩子剛剛還慘白著臉魂不守舍,見到吃食,迅速就安靜下來。
就連原本哭哭啼啼的家人也露出笑容,對江枝感激不盡:孩子遇到好主家了,以后一定要好好聽話干活。
緊接著又是一家四口,夫妻倆帶一兒一女,孩子是八九歲。
身世簡單:夫妻倆以前就是農戶,在逃難路上被路匪搶劫,所以跟其他親戚走散到了巴郡。
什么活都能干,什么苦都能吃,只希望能找一個地方落腳,以后孩子長大能找一個好人家婚配。
見這夫妻倆不是奸滑之人,江枝也給了寬松報酬:全家簽契十年,每月兩人分別有一百文,做農家雜事管吃管住,沒有賣身銀,等孩子大了,十年期滿可以自行離開,若到時候還想留下再簽契。
這可是夫妻倆沒有想到的喜事,趕緊就答應下來。
雖然十年沒有自由,也沒有賣身銀,但有吃住,還有月錢,孩子可以自己婚配,這就比什么都強。
說不定到時候戰亂已平,一家人還可以返鄉。
連著四家都歡天喜地的簽契,之前要賣媳婦的那男人遠遠看著有些著急了。
賣死契能得十五兩銀子,不賣人也能管吃管住有月銀拿,以后還能回家,這種事情真是難得遇到,可是人家看不上自家這個天天哭喪著臉的喪門星。
在他旁邊,一個老婆子涼幽幽道:“沒用的東西,生不出兒子的賠錢貨,就連當奴婢別人都不要。
老三,我說你還是把那兩個丫頭賣了,以后再娶一房媳婦生兒子!”
男人摸摸腦袋,有點可惜道:“娘,那倆丫頭再過兩年就可以嫁人,到時候一人能要二三十兩聘禮……”
他想賣多點錢,旁邊又有人插話:“老三,不是當大嫂子的說話不好聽,你那倆閨女長得一點都不像你,只像她娘,長得跟大馬猴似的,肯定不是你的種,還是早些賣了好。”
“早知道會逃難避到這里,當初還不如在路上就賣了!”又一個看上去年紀稍大的男人道。
原本哭泣的女人猛的抬頭,對著這幾個人跪下求道:“別賣我女兒,就賣我吧!是我沒用!”
那個大嫂撇嘴:“當然沒用了,誰叫你生不出兒子,想讓老三絕后!”
第369章 皮氏的小心思
流民營地里哭鬧的人多的是,每一個窩棚外都有抹眼淚的人。
江枝根本沒有在意這邊動靜,她簽下幾家人,感覺差不多了。
人貴有自知之明,自己家底子還養不住太多的嘴巴。
而且徐家村有句土話:人多打死捱,狗多睡倒咬,這意思跟“三個和尚抬水吃”差不多,但更加形象貼切。
江枝覺得把人用得好才是真的好。
現在只需要接管幾戶流民就結束,這也是答應章縣令的事。
若說剛才賣人還又哭又笑有些激情難過,此時要安置流民就沒什么動靜了。
因為江枝之前就公開說過,自己所在的徐家村是一個小山村,位于山溝中,沒大街沒小巷,只是在田邊地角分散著二十戶人家。
田地也是山地,隨時需要爬坡上坎,沒有平地。
干活也是背著挑著,就連各家各戶的吃水也需要每天挑。
先把丑話說在前頭,就這條件有人愿意簽契賣身就收下,也讓愿意到這里安家落戶的流民自己選擇。
話是這么說了,效果就明顯了。
這批流民基本上都來自巴郡之外,他們的家鄉是平原大壩,也正因為如此才成了兵家必爭之地,戰事不斷,民眾顛沛流離。
此時一聽干活需要肩挑背磨,連手推車都到不了地邊,頓時搖頭。
辛苦這么久,誰愿意丟下縣城附近的壩子,跑去窮山惡水之地安家。
而且遷戶移民是何等重要的事,居然交給兩個婦人和一個年輕人來做。
都說嘴上無毛辦事不牢,更何況還是婦人在拋頭露面操持,那個村不知道破敗成什么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