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錢也不是這個要法,至少也得等你家手上寬裕點再還。”
秦氏搖頭:“沒有,李老實沒問錢。我是要還的,以后全部還。”
江枝現在想的都是建藥坊,對秦氏的變化自然很高興。
外人只能救一次,什么事還得靠自己。
她隨意笑笑道:“李老實雖然干活是個偷懶的,心還是大氣,你早還遲還他都不會說啥!”
秦氏沒再說話了!
秦氏背來的一鍋稀飯很快就被大家吃完。
收回鍋碗,秦氏還想留下幫忙干活,江枝沒有拒絕,讓她留下鏟草。
忙到天快黑,這里也煥然一新,除了剩下的石墻,其他東西全部清理干凈。
在屋舍旁邊有一簇箬竹,田貴走時摘了一大把葉子:“江嫂子,這箬葉我正找著呢!家里說要做幾頂斗笠,正差葉子!”
竹編斗笠是用竹絲編網,中間夾上箬竹,遮陽防雨,為家家必備用品。
而且,在農家會編竹斗笠的也多,一根竹子一把竹葉編成斗笠就可以戴一年。
箬竹葉也是包粽子的材料,要是找不到箬竹葉,就只能用擦洗干凈的玉米皮、芭蕉葉,沒想這里就有。
秦氏摸摸葉片:“端午節包粽子時來摘幾張!等根慶給丈母娘家送包子時帶上!”
才是大年初八,她已經在計劃端午節的事了。
蓮花的娘家就在幾十里外的地方,兩家人當初是一起逃荒出去的,也一起回來。
在外面的日子不好過,秦氏也不是好相處的,兩家半道就撕破臉,連過年都互相沒有往來。
可蓮花有孕得通知娘家人,秦氏再不講理也得辦,只能在端午節一并送禮。
第296章 忙碌的三月
一般人都覺得端午節吃粽子是常識,可在巴郡山區,很多地方端午節不吃粽子,而是吃包子!
而且訂婚的新女婿、才成親不到三年的新姑爺都得給丈母娘家送包子,數量很多,一送就是幾十上百個。
女方收到一大筐用紅莧菜點染上色,頂端染成紅彤彤的包子是非常榮耀的事。
端午節氣候炎熱,這些包子需要分給親戚朋友,也能展示女兒的婚姻甜蜜和女婿家的大方富裕。
再說青泉灣這邊的破爛一收拾好,二瑞馬上又去梨花鎮上,請來以前在村里修房時的木匠師傅。
誰知道一聽又是修房,原本還笑著打招呼的木匠師傅就變了臉色,帶著幾分膽戰心驚的問道:“你們又要修房子,有多少活?又有幾家啊?”
年前帶著徒弟們在徐家村做了一月木工,他回去就躺在床上十天才緩過來。
實在是太累了,在徐家村這活真是不要命的干,一個月比他做三月還多。
看著房子一棟棟的起,他想慢都慢不下來,熬著夜趕工。
好在做得多也掙得多,若不是看錢的份上,他是半道就想撂挑子走人,現在一聽徐家村就怕。
徐二瑞安慰道:“羅師,就幾扇門窗和木架,再做幾張條桌!”
羅木匠聽到不多,這才放下心來:“好,我明天收拾東西就來!”
別人是怕沒活做,他是怕有活做。
羅木匠心里清楚,年前自己在徐家村那一通活,可把王家那兩兄弟嫉妒死了。
同是梨花鎮的木匠,在鎮上見過幾面。
王富和王貴兄弟倆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若不是自己也有一群徒弟,肯定會打起來。
不過羅木匠也很高興,徐家村的人說了,修完房子,以后還要做家具,每年都有活。
他只希望慢慢來,別又是一家一家拼命趕。
木匠師傅來了,在驛站換來的木料和瓦片原本準備自家修房住,這次也被送去青泉灣。
先是蓋房子頂,再做門窗,做桌面,打灶臺。
另外,江枝指點著二瑞和小滿搭建烘干房,這是非常重要的是設施,好在兩人有搭炕經驗,做烘干房還湊合,無非就是要多拆幾次。
如今村子旁邊有驛站就是方便。
以前去縣城請張軍頭他們幫忙攔過路車,需要在路邊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