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沒有遇到那個嫌自己臭的杜小姐,只碰上那個喜歡八卦的胖婦人。
都說每個人都不一樣的特長,這婦人是個見人熟,比有輕微臉盲的江枝記憶好。
江枝還沒有認出她,她已經丟開被纏得無奈的于掌柜迎過來:“哎呀!好幾天沒有看見嫂子,是買還是賣東西?”
江枝用疑惑的目光看向于掌柜:這是店鋪伙計?
于掌柜顯然對婦人的行為已經習慣,就連解釋都習慣:“我請不起這種伙計,是隔壁鄰居,經常來我這里坐一會!”
江枝恍然大悟,同情的看她一眼,再看看地上一堆瓜子殼:“坐的時間不短了!”
開店做生意,免不了有閑人過來從早到晚坐著不走,店家也不好驅趕。
這一次,江枝沒有聽到“掃店婆”說杜家,倒是把周圍許家、趙家、周家聽了個遍。
無非又是東家有妻妾相斗,西家妯娌爭財,再來一個勁爆的公公扒灰,說得哈哈大笑。
巧針坊的生意不錯,時不時就有顧客登門。
也不知道是縣城小,還是這婦人的人緣廣,來巧針坊買絲線買繡花針的客人里,倒是十之八九跟她認識。
還有人專門留下跟她聊在一起。
江枝一邊聽閑話,一邊把秀才娘子缺的幾色絲線配齊,再問于掌柜,荷包能賣多少錢?
這是村里幾個婦人看著秀才娘子能做團扇,眼紅著能賣銀子。
她們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要下地干活摸不得絹絲繡線,就想用棉布學做荷包,也換幾文錢。
秀才娘子是個面淺不會拒絕人的,居然真的答應下來。
還說可以讓夏秀才幫忙畫別致一點的花樣,這可把幾個婦人開心壞了。
有別致的花樣,再怎樣也能換錢了。
江枝自然愿意看見各家想法子掙錢,總比婦人們成群坐著說閑話好,進城就專門過來幫忙問問。
于掌柜笑著道:“這荷包也得看繡工和布料,少則十幾文,多則幾百文,若是像你上次拿來的帕子那種繡花,我能給一兩銀子!怎么樣,嫂子今天就再拿些布回去做荷包?”
江枝也笑著回應:“等做完團扇再來,今天就給我分些碎布頭吧!”
她記得好像誰都可以用碎布做荷包賣錢,自己也討要一些帶回去。
于掌柜臉上露出一絲尷尬:“大嫂子,若自己用的荷包,隨便什么布都行。
你想賣錢的荷包,怎么也得用點方正的好布,那些碎布都是賣給人糊鞋底的!”
江枝:“……!”
好吧,是自己想得太簡單了,錢哪里是這樣好掙的。
你能用碎布,別人同樣用碎布,就連手指頭粗的布條都沒有白丟的。
攪些漿糊,把布頭層層疊疊黏在一起打成布殼,再加上筍殼就可以做鞋底。
第222章 采金銀花
江枝回村是雇的馬車,除去帶著一些應季的梨果,還有給村民許諾的豬肉、清油以及各種生活物品。
徐家村之前也有梨樹,但早就被聚集的流民砍倒搭窩棚,現在自然沒有吃的。
江枝給每戶人家送一個梨,一筐送完,引得孩子們歡天喜地。
當天,上工的十幾人都拿到工錢,前面五天趕工是五十文一天,后面則為三十文一天。
錢放進兜里,徐家村的氣氛就變了。
雖然戶戶都要攢錢買木買磚修房,還是有人掏出二十文買上一斤肉,給家里開葷打一次牙祭。
于是從幾戶茅草窩棚里,飄出誘人的肉香。
這味道鉆進徐長明鼻子里,他頓時感覺自己端著的青菜糊糊食不下咽。
“老大,老二,你們以后也去江氏那里干活去!”徐長明對自己的兩個兒子開口。
他的兩個兒子都老實,可什么事都聽老爹的,唯一的抗爭大概就是選村長時舉手同意。
可家里老爹跟江村長不對付,他家就沒有去江婆子家干活。
眼看著別家都在吃肉,自家還在喝這塞牙的粗糧豆子粥,徐長明實在撐不住了。
想要面子,先得要命。
這一次從縣城里回來,眾人發現江村長變得格外積極。
除讓那些個村民繼續收集各種藥材樹葉,又開始種植莊稼的技術改用,說這些都是在外面走一圈學習得來的。
對江村長每每突然出現的新要求,大家都沒有異議。
徐家本村人清楚江婆子以前雖然又惡又潑,但種地是一把好手,從幾畝地擺弄出來的糧食,夠一家人吃喝。
可她以前不跟人多親近,有什么本事別人也不知道。
田貴他們是去過縣衙的,看見江村長跟里面的那些官爺衙役親近,自然就想到應該是官府傳下來的話。
不管怎么說,江村長能讓大家得到糧食和銀錢,無人再多嘴,惹惱她又要挨罵挨打。
那些賣過嫩苞米的第二茬苞米才半人多高,而村民的苞米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