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郡的氣候有特點,這里的疾病有著地域特點。
寒、濕、熱是巴郡疾病的基調,寒濕交雜,濕熱裹挾,萬變不離其宗。
每年冬春最易發的“寒包火”,發冷干咳黃痰同時出現,就需要先以蘇葉解表,再以清熱。
這就是冬季生病需要吃蘿卜清理腸胃的原因,“攘外必先安內”,用在這里也合適。
還有急性腮腺炎,也是春季學校開學后的一大亮點。
每間教室里都有一個下巴上包著臭哄哄、滑膩膩,黑糊糊魚石脂油膏的學生……
既然向德金要藥,江枝就給些,家里這些草藥都是常備,一晚上就可以做好幾十片,上次多的藥片還留著。
見江枝大方拿出藥來,向德金沒急著接,反而笑著從懷里取出兩串銅錢:“這兩千錢是藥錢,嬸子先收下!”
江枝拒絕:“你送來糧食糖就很多,這些藥也不值這些銀子。”
向德金讓先她收下,說民間有個規矩,“沒送人吃藥的,那樣會無效”,總要多少給些錢。
自己以后萬一生病,也好再討要藥片。
既然這樣說,江枝只能收下。
接下來的話才讓江枝真正驚訝了:“章縣令說,嬸子既然能做這樣方便的藥片,不如就多做些,可以讓那些鄉民受益。”
什么意思?
章縣令要什么做藥送給鄉民?
第134章 人口是第一生產力
江枝正想開口詢問,向德金像是猜出她的顧慮已經繼續道:“章縣令說這藥是嬸子的方子,藥材雖然不貴重,但手工繁瑣。
就由你做藥,縣衙出面售藥,薄利惠民也是積德行善。”
因為所用藥材不稀奇,向德金他們都曾經看到過,的確隨處可見,江枝倒是沒有“懷璧之罪”的擔心。
只是這話、這話……
江枝冷靜下來,章縣令之前許的周王手幅還沒有下落,現在又說“售藥”,不會又在給自己畫大餅,拿自己白耍。
不過,只要有足夠多好處,江枝作為一個接受過高等道德教育的好青年,還是會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線,愿意一試。
向德金作為章縣令的說客專門來求藥,肯定這些話也得了章縣令的授意。
“我們去縣城周邊村鎮看過,缺醫少藥,一有病疼就只能硬扛,尤其是現在冬寒,受寒咳嗽的太多了。”
雖然平時經常有醫館藥行賑藥施粥,那畢竟需要本人到場,對偏遠山區無用。
章縣令希望有這種價廉物美,方便攜帶分發的藥品送到村舍,讓人們少受病疼傷亡,多多增加人口。
不過這也只是章縣令個人的提議。
流民未曾定居,縣衙倉庫空虛,一切還早,現在只是讓江枝考慮。
江枝答應會好好想一下。
巴郡的確人少,徐家村之前才兩百多人,現在這一鬧更是人氣大減。
人口是第一生產力,沒人啥也不成,先保全人的生命,章正是真正意義要為民辦事。
章縣令的意思轉達清楚。
兩人剛到小滿家,就聽到李老實在手舞足蹈的講著小野豬嚇瘋人的事。
“哎呀,你們還不知道,那兩人當時躺在地上裝死……”
屋里,李老實一邊烤火,一邊繪聲繪色說著徐長壽他們回去的情景。
“佩奇把那兩人衣服全部扯爛,一身是泥,就連臉上都踩上腳印,烏青了好大一塊。
哎!許醫官給他們扎了針,醒過來就喊有野物吃人,有野物吃人!
你看,事情都過去幾天了,那兩人還躺著說渾身發軟腿沒勁起不來。
現在弄得其他人晚上不敢出門撒尿,上山撿青果也只能在附近結伴走,生怕遇上要扒人衣服的野豬精。”
小滿,徐二瑞和春鳳巧云幾人聽得哈哈大笑。
小滿道:“佩奇就是聰明!”
同樣在趴著烤火的小野豬:嗯嗯嗯!
旁邊,小滿爺和小滿奶正低頭翻看兩個式樣特別的土陶碗,卻是兩個壇蓋。
小滿爺道:“一會我就劈蔑條給你編烘籠子,免得你睡覺時老喊手冷腳冷。”
小滿奶抿唇一笑:“用了幾十年,還是你編的烘籠順手。”
見老妻這樣開心,小滿爺也舒展了眉眼。
上年紀的都怕冷,本來是準備再打炕,可小滿爺奶習慣軟軟的草鋪,不習慣硬炕,再加上山里的氣溫低,睡到半夜腳都是冷的。
按照以前,老人都會抱個烘籠進被窩,上山時慌慌張張,誰也沒帶這取暖神器。
小滿爺奶不想為這點小事讓孫子下山,就沒提。
還是李老實機靈,他看見村里那些人都在用烘籠取暖烤火,這樣省柴又省炭,于是就扒拉了兩個壇蓋子上來,沒想到正合了小滿爺的心意。
見江嬸子和向德金拿好藥要下山回縣衙,李老實也要跟著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