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云像是看見什么恐怖的東西,趕緊站開:“你給娘,我不要!”
徐二瑞把銀耳釘一收:“你不要算了,那我就給娘去!”
巧云抱著孩子重新坐下:“你先說說銀耳釘是哪來的?”
徐二瑞呼呼吃著面:“是我用草藥救了人家的肚子疼,別人送的,又不是偷的,看把你嚇得!”
知道是送的,巧云放心下來:“那你說說救了誰肚子疼?”
“我也不認識,反正是人家感謝我送的。其實啊!嘿嘿,也太簡單了!”徐二瑞一邊吃面,一邊把事情的經過說清楚。
原來,他第一天去醫棚幫忙打炕,當時需要找黃泥和石頭,還要去砍一些蘆葦編簾桿,就帶著幾個雜工去村外挖。
徐二瑞在村里長大,對哪里有好黃泥最清楚,這一走就有點遠。
土石還沒有找好,就看見一輛帶著護衛的馬車停在官道上,好像是出了什么事。
徐二瑞和雜工沒有靠過來,只看見一個中年男人下車,蹲在路邊抱腹嘔吐,一旁有女子端水伺候。
見是有人生病,雜工高聲說村里有醫棚,可以去找許醫官看病。
可馬車里的人卻說要趕路,不方便進村,驅車就想走,還問平川縣城有多遠。
徐家村到縣城好幾十里,距離最近的只有十幾里外的梨花鎮,那里雖然經歷過流匪,里面還有店鋪。
看著馬車就這樣急沖沖要趕路,徐二瑞忍不住說了一句:“你們可以采草藥救急,泥鰍串就能治腹痛嘔吐,還不用煎熬,邊吃邊趕路,不耽擱你的事。”
他這一句聲音不大,還是讓車里人聽到了。
那男人探頭,有些氣虛道:“小伙子,你知道那什么草藥?”
他在路上喝了冷茶,一陣陣腹痛如絞,想吐又吐不出來。
若時間充足,還能在沿途醫棚煎藥休息一段時間,可現在是急需回城,只能忍痛趕路。
徐二瑞這才看清楚,這人晃眼看像中年人,其實也有六十年紀,只是身型魁梧被他誤認了。
“知道的,我們自己也吃!”徐二瑞老實道,隨手就在道邊拔了一根草。
那老者微微蹙眉:“這是馬蘭!不是你說的泥鰍串!”
徐二瑞幾下扒光根莖上的泥,又刮干凈黑色表皮就咬了一口:“你說的馬蘭是它,泥鰍串也是它。老人家不是本地人?”
“老人家?”
那老者笑了笑,沒有回答自己是不是本地人,只讓護衛也拔來幾棵泥鰍串:“馬蘭頭是一道好菜,沒想到根可以做藥,小伙子,受教了!蘭芝,給他打賞!”
“娘,巧云,這銀耳釘就是那個婢女姐姐給的!”
徐二瑞把這事已經給巧云解釋過,巧云不信說幾句話就送東西,還認為他是跟那個“蘭芝”有關系。
現在娘回家來,徐二瑞就又講一次。
江枝自然相信這種事,那銀耳釘非常小,在能帶護衛,坐馬車的有錢人眼中算不得什么,人家打賞也是習慣。
她道:“你說那老人家說話不是我們這里的,穿的也很好?”
徐二瑞使勁點頭:“是啊,他說話和我們不一樣,只能勉強聽懂。娘,你以前說過泥鰍串又叫馬蘭,他怎么也知道的?”
江枝道:“這位老人不是我們這的,大概他們就是馬蘭。”
既然是別人打賞,江枝就讓巧云把耳釘收下。
得到婆婆允許,巧云喜滋滋拿著布包進房,找地方擱起來。
這邊,徐二瑞又從身上取出一張紙,上面滿滿當當都是字。
“娘,這是許醫官寫的藥名,那些小布袋我也帶回來了,里面都裝著藥樣。
許醫官說,有的都要,現在受涼的人多,耗藥也多。”
江枝接過紙,上面都是紫蘇,薄荷,葛根之類的解表藥材。
只是她還得裝著不識字:“哎呀,這字怎么認?”
徐二瑞找來疊好的小藥袋,按照藥名排列在地上,再取出藥樣對比著:“娘,許醫官說這樣一擺,你就可以認識什么藥名了!”
江枝差點笑出來,這基本上就是藥柜配藥標簽,一藥一袋一簽。
只是許東偷懶沒有將紙上名字拆開貼上。
她也偷懶,直接喊來巧云:“巧云,你跟二瑞來認認,都有什么字什么藥。”
這是逼著兩人認字,也學會認藥,年輕人多學習總沒有錯,以后種田采藥就能過日子。
天干餓不死手藝人,什么時候學一技都能活命。
連夜裝好藥材,第二天才蒙蒙亮,徐二瑞就背著一簍藥跟小滿下山干活。
江枝站在高坡目送了一段,一直到兩人消失在濃濃云霧之中才回家。
她心里在想徐二瑞帶回來的話。
各處流民都在遣返,縣城府城里滯留也是強行驅逐,要求流民回戶籍所在地登記復耕。
若是等到春耕時田地還是空著,就會被官府強行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