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爺則拿著一根木棒,還要把那些丟出來的麥草捆再細細敲打一番,保證每一粒麥子都不能漏過。
江枝和春鳳做輔助,需要把干干凈凈,一顆不剩的麥草抱到樹林里仔細堆放,這些草可以生火做飯,也可以蓋草房。
而那些打下來的麥粒也要趁著太陽好趕緊晾曬,要是遇上下雨,小麥會很快發芽的。
小滿奶在梯田里鋪上油布,再把麥粒倒在里面均勻攤開。
兩家人的心都無比虔誠激動,兵荒了,逃難了,上山了,也終于開始收糧食了!
當晚,春鳳就用新麥炒干磨出粉,篩去粗皮,再加雞蛋韭菜烙成麥粑粑。
雖然里面摻合的粗麩皮有些割喉嚨,但久違的麥香讓每個人食欲大增,吃得舔指。
江枝也是毫不夸張的吃撐了。
小滿爺掰著指頭感嘆道:“五道地壟,曬干能有兩百多斤,高產?。?
要是在山下五畝地都這個產量,一年光麥子就有千斤……唉!一年吃不完,還能存下幾兩銀子!”
江枝心里聽得直搖頭:才兩百斤麥子啊,都不夠分的!
在有良種和化肥的現代,單畝產已經達到1200斤到1500斤。
這次收成不錯,還靠沒有病蟲害,看來麥子的種植還得再用些心,盡量多用科學技術。
收完麥子,馬上就需要插秧。
這在正常狀態應該是同時進行,曾經江枝也參加過農活“雙搶”“大戰紅五月”,只要活慢一點就要站在進水的麥地里割麥穗。
麥子曬在院壩,讓細心的巧云在家守著。
巧云的任務重,她需要隨時觀察天空云彩動靜,防止山里的雨搞偷襲。
其余人全部去梯田里,用鋤頭翻挖麥兜,敲碎土塊,再放水入田。
有之前蓄水的溝渠,麥地不缺水,現在要弄稻田也方便。
沒有牛拉犁耙,徐二瑞和小滿輪流著走前面拉鋤頭。
小滿爺則忙著用稀泥糊田坎。
現在是搶種搶收,時間不等人,就連晚上都沒有收工,幾人一鼓作氣干到天亮。
晨光里,層層梯田波光粼粼,秧苗已經從苗圃里拔出來了。
這一次,江枝要求按自己的想法來。
“秧苗間距要留足一尺,而且還需要牽繩,插得整齊劃一,行溝朝向日出日落?!?
小滿爺和二瑞幾人都有些傻眼,小滿爺道:“二瑞娘,你插得這樣稀,浪費田啊!”
徐二瑞也道:“以前插秧都是順著田邊走,這樣方便,也插得緊密,收的也多,娘,這還是你教會我的。”
他以前為插秧沒少挨打,現在怎么又變了。
江枝面不改色:“以前種錯了,所以產量不高,年年挨餓!
長庚伯,你答應種地都聽我的,這麥子可就是證明!”
這……也是理由?
小滿爺憋住,他的確是這樣說過,而且梯田還是二瑞娘搭起來的。
最后水稻是按江枝的說法插的。
看著稀稀疏疏的秧苗插在水里,整個梯田看上去空空蕩蕩,小滿爺感覺自己的心都是痛的。
造孽??!這樣浪費地!
不過,小滿爺的心也沒有痛多久,他又有其他忙的。
山坡上的黃豆也該收了。
那里比不得梯田的麥子,可以一口氣收完,收黃豆是耗時耗力。
山坡上面積大,無論小滿爺再是怎么去鋤草也比不過野草的生命力。
尤其是進入六月,雨水多,太陽烈,真正是草旺豆苗稀。
而且為顧著小麥,無意中就疏忽了這片豆子。
經常走動的豆角地邊還好一點,天天揮幾鋤還能見到土,其他地方黃豆就藏在草叢。
于是,幾人就開始在草里找豆秧。
不得不說,燒過的草灰提供肥力,又有前期鋤草護苗。
哪怕現在草遮了豆秧,黃豆依然根深苗壯,豆莢也長得飽滿結實。
這一找又讓小滿爺心疼了,仔細看著才發現草叢里依然被兔子吃了不少豆莢子,只能一邊罵一邊趕緊收豆。
黃豆收獲需要掌握好時機,太早豆子沒有成熟,會減少收成,太晚又會豆莢爆開,豆子脫落。
需要等到黃豆葉枯萎,豆莢變黃,選擇早上帶著露水割秧。
幾人又花了好幾天才將黃豆從野草里找回來。
不得不說,廣種不一定薄收,胡亂丟下的豆種子,全部收回來也足足堆滿崖下小滿家的院子。
黃豆收割后是不能直接摔打的,還需要晾干晾透,最后再選一個秋高氣爽的時候,坐著慢慢敲打。
小滿爺在樹林外用樹枝搭起架子,黃豆秧捆成小把,成八字倒掛在木棒上,這樣就可以慢慢干燥,再是日曬雨淋也不怕豆莢腐爛。
農活暫時又有幾天松緩,這一日趁著日頭曬不能出門,江枝又檢查徐大柱的腰傷。
已經用藥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