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沒酒,江枝只能混合外用。
這樣的組合雖然看著很惡心,但能給那些住在偏遠山區,不方便移動,也沒錢進醫院的患者帶來護理。
徐大柱現在已經傷兩年,不是新傷骨折,效果難以預測,只能姑且一試。
鐵螃蟹最是警覺,反應靈敏,江枝忙活一陣只抓到五只湯圓大小的螃蟹。
丟進背簍中,又開始摸田螺。
這里的田螺長得很大,個個飽滿,江枝像撿地瓜果一樣,噼里啪啦的往岸上丟,沒一會就丟一堆。
山澗水實在太涼,哪怕這時候正是中午,江枝待一會也感覺受不了,冷得直哆嗦趕緊上岸。
提起背簍,就這一會又有幾尾小魚上當,這些魚是高傲的,離水蹦跶幾下就死,都不給人折騰它們的機會。
只有鐵螃蟹還不示弱,一邊舉起兩只大鉗對人示威,一邊瘋狂在背簍里打轉,踩著魚尸想找到躲藏的位置。
沒辦法,江枝只好找來狗尾巴草將螃蟹綁住才安靜下來。
田螺最老實,只需要用樹葉包著,它們就動也不動。
重新裝好地瓜藤,地瓜果,田螺,江枝就離開山澗往回走。
太陽已經偏西,可還是曬得火辣辣的疼,江枝索性掰下樹枝給自己編一個遮陽的帽圈,這樣戴著涼快點。
等她回到家,徐二瑞正抱著孩子笨手笨腳換尿布,旁邊巧云在準備熱水給孩子洗澡。
住在山里,又濕又悶,江枝要巧云經常給孩子熬水洗澡,就連她自己不能洗澡洗頭,也得用藥水擦身保持干凈清爽。
巧云不解,在她印象里,坐月子是不能洗澡洗頭的,就這樣悶一月。
可婆婆要自己用珍貴的鹽粒擦牙,用藥水擦身,比平時還看得緊,一點懶都偷不成。
江枝的用意她哪里懂。
婦人生產后因為身體激素變化,不僅會渾身骨頭酸痛,就連牙齒都感覺到松軟一些。
用鹽粒擦牙,除去防止蛀牙,還有固齒的作用。
在我國南北朝梁代陶弘景的《名醫別錄》中,就記載了食鹽具有清火涼血解毒的作用。
按照中醫理論,食鹽味咸,入腎,齒為骨之余,腎又主骨,所以,食鹽能穩固牙齒,年老而不落。
若是有條件,用青鹽為最佳!
青鹽,也就是產自青海的粗鹽,江枝也不知道這里有沒有,但用粗粒井鹽也一樣。
讓小夫妻照顧孩子,江枝拿著田螺進了廚房。
這次摸回來的螺螄有兩大碗,先仔細清洗田螺外殼,把上面的青苔刷干凈,再放入水中滴幾滴清油擱在旁邊不管,等待田螺吐出肚里泥沙。
趁這個空檔,江枝拿著鐵螃蟹,還有在路上隨手抓的鐵線蕨和酸酸草去崖下小滿家。
從二月底上山到現在,已經過去三月,前期鋪墊足夠,她也準備給徐大柱用藥了。
第46章 徐大柱上藥
以前徐大柱身體羸弱不堪,人也沒有求生欲,如同行尸走肉,說已經死一半都不過分。
中醫治病有一個說法是“神藥兩改”。
意思是患者接受醫生治療,還需要接受某種信仰儀式和咒語,認為這樣可以增強治療效果。
現代醫學并不認可這種方法,認為它存在欺騙和迷信的成分。
但江枝認為,患者在接受治療時,至少需要跟施治者氣場立場一致,大家是在為一個共同目標而努力。
患者不能用一肚子懷疑和火氣去服藥,這樣即便有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當然,若施治者本身就是騙子,他的目標是名和利,跟患者求療效的氣場也不搭,效果自然不一樣。
原身在別人印象中一直是臭名昭著的潑婦,張口就說治病,還用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小滿爺恐怕會認為是拿他們開玩笑,哪怕勉強接受,內心也根本就不相信。
再說江枝那時候也沒有合適的藥材可以用。
現在大家相處幾個月,已經建立基本的信任。
而且,徐大柱精力恢復不少,也愿意配合,這就有了試藥機會。
江枝到時,小滿爺扛著鋤頭正要出門去看麥子。
他現在滿副心思都撲在田里,眼見就有收成,一絲也不敢放松,就連見到江枝,他也是打個招呼就走。
江枝急忙叫住他:“長庚伯,你等一下,我要給大柱上藥,你要在旁邊幫一把!”
“上藥?”
小滿爺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走出兩步才站住,猛然轉頭,一臉的驚疑不定:自己聽到什么了?
江枝一邊往屋里走,一邊回答:“我今天去找到幾樣藥,現在天氣也暖和,不怕敷藥會著涼,就想給大柱試試!”
小滿爺趕緊回身:“真、真的可以用藥?”
江枝隨意而又謹慎道:“這事可沒有什么定數,只能先試試看!”
她不敢給人打包票,希望越大失望越大,雖然不會出現醫患糾紛,但她不想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