炕這個玩意在徐家村是沒有見過的稀罕物。
做飯的灶臺連著睡覺的床更是沒有人見過。
就連自認為見多識廣的小滿爺都專門來看。
摸著厚厚黃泥砌起的炕面,再看著貼墻而出的煙道,小滿爺陷入沉默。
他活了大半輩子,土已經埋到脖子的人,只習慣在屋子中間挖火塘燒柴,煙熏火燎的烤火,對這種土床感覺陌生。
他看了很久,問出一句對南方孩子來說最經典的問題:“夏天煮飯會不會把人烤熟?”
江枝笑道:“夏天不燒這口灶,或者是將煙洞堵住就沒熱氣過去了。”
小滿爺依然一臉茫然:“啥熱氣,你說燒炕、燒炕,不是要用火燒嗎?”
江枝暴笑:“直接用火燒是炒干豆子!”
第12章 第一碗青岡涼粉
江枝正屋的第一個炕搭成功后,馬上就給之前的炭棚也搭一個。
這幾天里一直躺在樹葉里,雖然鋪得厚實,又裹著棉被,地上總有寒氣透進來。
而且,按照小滿爺的說法,春雨綿綿,又潮又濕的季節早就該到了,一旦下雨就沒有好晴的。
到時候就是棚里不漏雨,地上樹葉也會返潮,有孕的巧云再睡就不合適。
搭第一個炕是江枝親自動手完成的,這還得益于每天看的小視頻。
東方的取暖方式是搭炕燒地暖,西方的是修建壁爐,各有各的好處。
江枝覺得還是炕頭最適合中國寶寶的體質,等到陰雨綿綿的時候,炕上還能烘衣服烘東西,用途更大。
徐二瑞和小滿干活不偷懶,在江枝的指揮下當苦力打下手。
巧云也是做慣農活的,一刻也沒閑著,別人前面砌石,她就用稀泥上上下下將墻抹得平整光滑。
四人從早干到晚,只短短幾天,一間足有二十平米,像模像樣的正房再加一個十幾平米的棚子,還有兩個炕就改造完成。
對這種名叫炕的土床,小滿非常喜歡,他白天在上面幫忙搭炕修房,晚上回去就要給自家搭。
不過當晚小滿爺就來找到江枝說事。
他真正是要強的,在這節骨眼上依然禮數周全。
江枝在聽完小滿爺說想自己家也搭炕,怕江枝不同意,還提了五個雞蛋來送禮時,頓時有些哭笑不得。
小滿爺在上面看過炕后,就想到家里癱瘓的大孫子。
因為冬天冷,大孫子躺在被窩里不敢出來,而且腳腿沒知覺也不知道冷暖,不是凍得生瘡就是被暖壺燙爛才知道。
要是有這種暖炕,至少不怕蓋不好著涼受凍。
只是這技術是江枝教的,孩子學沒有花錢,現在自己家要搭就得送禮說一聲。
“長庚伯,你們要搭炕就搭,小滿已經學會,不用拿東西換,你家里人正需要雞蛋。”江枝把雞蛋往外推,小滿家里老人小孩加病人,哪一個都需要調補。
小滿爺執意要給:“他嬸子,這五個雞蛋是少了些,拿不出手,多少是個心意,就當我這個當叔爺的給巧云補身子用。
唉!我這老頭子現在沒什么本事,就靠這點骨氣活著。
也怪下面現在兵荒馬亂,要是按照以前,你有這手藝,讓徐二瑞和小天他們出去給人打炕,一個月也能掙些銀子,現在只能換五個雞蛋。”
話都說得這份上,江枝只好收下:“長庚伯,你家單獨打炕,另外還能修一道火墻,以后同樣可以在火墻上掛東西烘干。”
有火墻,散熱面積更大,家里人全部都可以取暖,就連癱瘓的病人都可以出被窩多活動活動。
修完自己的房,江枝就讓二瑞去幫小滿家干活,她自己開始收拾青岡子。
在修房搭炕期間,江枝沒忘記自己泡著的青果,這可是接下來大家的口糧。
每天都會引水到土坑中換水翻動,保證每一粒青果都要浸在水中。
為了口感,浸泡的時間越長越好。
其實,還有一個方法可以去除青岡子微毒苦澀的單寧。
那就是用煮。
一次次反復的燒煮換水,一直煮到湯清色亮,這個過程能大大降低時間,但會消耗大量柴禾。
現在家里正急著蓋房,大家都沒有空閑去找柴,就用最簡單的浸泡。
房屋完工,第一批浸泡的青岡子也基本上可以食用了。
于是,江枝跟巧云就剝去青岡硬殼,再將果仁放到石磨里磨成漿。
青岡子跟橡子同屬一科,都是殼斗科的大型常綠喬木。
果實里面的淀粉含量超過大豆,只要能處理好含毒的單寧,就是美食。
石磨吊漿,反復漂洗過濾出淀粉,摻水熬煮成稠糊狀,再舀進土陶碗里透涼。
巧云懷著孩子,這些事都是江枝一人在做。
可憐她在現代空有一顆大廚心,做飯手藝卻堪比滿級煉丹師,成品是什么得看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