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巷子口,只見季府門前吹吹打打圍滿了人,好不熱鬧。原來這日正好是季小妹出嫁。季瀾站在人群中,看著季小妹上轎,看著季袁氏哭成淚人,竟有一絲恍然。
待人群散去,季瀾這才出現在季袁氏面前。季袁氏瞪大了雙眼,轉眼又激動地哭了出來。季瀾忙扶住她坐下。
“招妹?!我還以為有生之年都見不到你了。”季袁氏哭得傷心。
季瀾最見不得人哭,忙說:“怎么會呢?我這不好好的嗎?讓您擔心了,是我的錯。”
季袁氏抬頭淚眼婆娑地看了他一眼:“你怎么才來?小妹她今天出嫁。”
“我看到了,真為她高興。”季瀾,“不知她嫁的是哪戶人家?”
季袁氏:“說來話長。小妹她無意中救了個人。后來才知道那人家里是皇商,專門給皇上進貢的,做著不小的生意。”
“這么說來,小妹嫁過去會過得很好。”
季袁氏露出笑容:“是啊,也算是我對故人的一個交待。”
“對了,你還沒吃飯吧?我去給你做碗面去。”季袁氏站起來,擦了擦眼淚。
季瀾忙攔住她:“我不餓。餓了我自己會煮。”
季袁氏:“娘這么久以來都沒好好照顧過你。你好不容易回來一趟,怎么能讓你自己動手?你等著,我很快的。”
季袁氏去廚房煮面,季瀾也跟了出來,隔著窗戶望著她的背影。看她忙忙碌碌的樣子,心底涌起一股暖意。分別一年多,季袁氏的脾氣似乎不同了。
季袁氏煮好了面,巴巴地看著季瀾吃完,見碗空了,馬上說:“沒吃飽吧?我再去煮點。”
季瀾摸一摸肚子,打個飽嗝:“娘,我都吃撐了。”
季袁氏聽著這聲“娘”,露出了笑容,猶豫一陣,又問道:“你與殿下如何了?怎么突然回來了?殿下人呢?”
顯然,季袁氏也聽說了他與蕭永寧的事。
季瀾干咳一聲,說:“殿下他另有要事。我一個人回來的。這次回來,可能要在府上住幾天。”
季袁氏笑得更開心了:“太好了。招妹啊,以前是娘不對,一心想讓你娶小妹為妻,完成我對故人的承諾。可現在想想婚姻大事冥冥中自有主宰。娘不該逼你的。”
季瀾由衷道:“多謝母親成全。”
皇帝派了人在季府外頭盯著,季瀾不方便外出打探消息。可誰知,兩日后季小妹回門,竟給他帶來了柳暗花明的驚喜。
第49章 菊花
季小妹嫁的是京城十三坊里最富有的柳葉坊的東家, 名叫武孝之。他家世世代代都是皇商,與宮里頭的關系盤根錯節。
那日,武孝之陪著季小妹回門, 在季府吃飯。季小妹讓人搬進來十來盆菊花, 說是季袁氏喜歡。
季瀾見花開得好,便隨口說了句:“這花開得真好,比御花園里的還要美上三分。”
武孝之一聽, 樂道:“宮里的鮮花一向由武家供應。孝敬丈母娘的當然要最好的花。大舅子下次想要什么花草布置庭院,盡管與我開口。”
宮里的鮮花由武家供應, 那這武孝之會不會知道當年送衛見心菊花的人是誰?
季瀾有心從武孝之這里打探消息,請武孝之入內堂上座,讓人上了最好的龍井茶。
武孝之雖然經常與達官顯貴做生意, 但畢竟沒有功名。季瀾是新科狀元出身, 飽讀詩書。武孝之來之前還怕他嫌棄自己沒文化。見季瀾如此款待他, 武孝之心里不禁與他親近了兩分。
兩人聊了些家常。中午, 眾人一道用飯。
季瀾對武孝之道:“賢弟生意做得這般大, 小妹嫁給你真是有福了。那日我沒趕上喜宴,今日便自罰三杯,祝你們白頭到老, 永結同心。”
季瀾很爽快地喝了三杯酒。武孝之見他一點都沒有讀書人的迂腐氣, 反倒有幾分生意人的豪爽,心里更放松了。
“大舅子哪里話?小弟我未能先向大舅子稟明就娶了小妹,該罰的人是我。來, 我也自罰三杯。”
季瀾按住他的手:“誒, 都是一家人。罰來罰去的做什么?我遠在崖州, 你想找我談何容易?以后喊我大哥就好。”
武孝之:“好,大哥, 我敬您一杯。”
季瀾與他對飲,次次一干二凈。酒過三巡,兩人頗有些相見恨晚的意思。
又聊了一會兒閑話,季瀾故意把話題引到武家的生意上來。“與宮里做生意都得有門道吧?若有用得著我的地方,盡管說。我一定幫忙。”
武孝之幾杯酒下肚,話也多了起來:“現如今宮里宮外都是容家和二皇子的勢力,而我武家與容家向來沒有交集。別看武家如今生意做得大,往后恐怕難吶。”
季瀾一拍大腿:“哎呀,你怎么不早說?二皇子府的玉夕姑娘原是從季府出去的,跟小妹熟得很。”
武孝之驚訝地看向季小妹:“怎么不曾聽你說過?”
季小妹愣了愣,只能說:“生意場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