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殺夫殺子……其中有不少渲染的成分,水苓有些難堪,但也不得不承認大部分都是事實,看到最下面徐謹禮順利出院之后,她就把報紙收了起來,沒告訴簡若英這件事。
徐家沒有尋找過她,她也沒有顏面回去,就這樣留下和簡若英一起生活,本以為會這樣平淡而滿足地過完一生,沒想到又見到了他,在十二年后。
反反復復隱現于腦海中的回憶就像是漣漪那樣一圈又一圈地暈開,原以為這是一潭死水,沒想到竟會再一次興起風浪。
簡謹儀回憶她和徐謹禮相視的那一眼,徐謹禮好像記不得她了,那一眼非常溫和客氣,卻又十足陌生……
第二天,辦公室里的老師們在討論獨大事件。
因為馬來人優先政策,馬來人原本在大學中的份額從百分之五十多上漲到百分之七十多,這就意味著有更多其他種族的孩子無法接受高等教育,水苓還是在新加坡南洋大學完成的學業,但現在南洋大學似乎也難以為繼。
于是77年開始華僑就一直想辦一所華人大學,成立了獨大有限公司,專門用來為建造、承辦學校籌資,管理,目的就是為了置辦獨立大學。
但不久獨立大學就因為馬來西亞教育局的反復叫停而不得辦理,政府反對的理由是采用華文為教學語言違反國家政策中馬來語為官方語言的政策,它由私人機構建立,并不正規,并且只招收華文獨立中學的學生,對待其他種族并不公平。
為了辦學校的事,一直僵持到81年九月開庭,那次辯護受到華僑的廣泛關注,獨大代表律師貝洛夫據理力爭,解釋獨大辦理的初衷是為了給馬來西亞提供更多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并非只教授華人,教學媒介也并非只使用華文,馬來文和英文也有使用,外加獨立大學是一所民辦的大學,所以其語言的使用即使用華文也是合理的。
這件事反復牽扯到81年十一月,獨大的辦學申請依舊被官方駁回。
今年2月再次開庭,貝洛夫律師據理力爭高庭濫用否決權,忽視少數民族的利益,并且一所大學只是教育機構,而非政府機構,如何能說這樣的一所機構危害了馬來西亞的社會關系。
這次辯護的全程被做了重點采摘,刊登在報紙上,辦公室里幾乎人手一份。
不得不承認,從日占后開始,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一直荊棘滿途。
80年馬來西亞教育部宣布在全國實行3制度,在這個制度下,華小除了華文課和算術課,其他課程必須使用馬來語。
這項政策推出之后,在華人內部引起了一場巨大的騷動,董教總、華社團體和反對黨均提出強烈抗議,政府才不得不回應此事,保住了華小的華文教育。
最近,董教總又提呈一份備忘錄,呼吁政府在吉隆坡大藍圖計劃下,增建華文小學以供需求,平等對待非馬來人的文化。
“不用說,肯定又要被否……”
“學生那么多,全靠自力更生,依舊不給辦,地是他們的,咱們有什么辦法?”
“習慣了,反正都是他們說了算。我爸最近剛到了65歲,可以去大陸探親,都和他親友說好了,提交的申請又被駁回了?!?
“唉,五一叁之后真的越來越難了……”
突然有人噓了一聲,剛剛提及五一叁的人捂了嘴:“差點忘了,不說了不說了……”
簡謹儀走到工位放下包,把后面那位老師要的郁金香遞給她,而后對大家笑笑,捂嘴的老師和她打招呼:“哎,簡老師來了啊,你聽說了沒有,上次的贊助人說他要給贊助的幾所華小六年級老師辦一次聯誼,包車包餐包住宿,簡老師你去不去?”
她一向不喜歡這樣的場合,有那個時間不如回家給母親幫忙,但是這次活動是贊助人那邊提議的……他會來嗎?簡謹儀抱著一點希望,沒有立刻拒絕。
后桌的老師插好郁金香,勸她:“去唄,咱們學校哪年八代有過聯誼啊,估計也就是這一次?!?
拿著登記表的年級主任推了推眼鏡:“簡老師,我給你報名了啊?!?
她猶豫再叁,點頭答應:“好,謝謝?!?
回家之后,簡謹儀和母親說了這件事,簡若英哎呀一聲:“你看看你衣柜里,哪有一身像樣衣服啊,讓你平時去買點衣服,你又不愿意去,這回聯誼哪能就穿你那些衣服去?明天放學回來就和我去看衣服,媽給你買兩套體面點的?!?
在華小執教的薪水相當微薄,掙錢主要還是靠家里的店面,簡謹儀有點不好意思:“我衣柜里的也能穿啊,估計去了可能也是要開會什么的,穿那么好干嘛啊。”
“瞎說,你們好幾個學校的聯誼,你就不能好好看看,多見見人,給我帶個女婿回來?必須給我穿好點去,明天媽就帶你去買衣服,聽見沒?”簡若英直接拍板,不給女兒反駁的機會。
簡謹儀第二天下班回來,簡若英直接把兩家店都鎖了起來,一門心思要去給她買衣服。
到了店里,導購店員讓簡謹儀試了一套又一套,連連稱贊:“人長得好看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