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頌》唱到“一騎紅塵妃子笑,早替荔枝寫頌詞”的時候,樓面推著一輛輛小餐車出現——這是采用了許英紅的建議后恢復的一部分舊時茶樓的制式,餐車上摞著點心蒸籠,可在限定時間內供食客們現挑現拿,既能讓食客們體驗舊俗風情,又能控制成本,不至于出現大量多余點心。
后廚里已經是熱火朝天,除了點心房照舊是四點半開工,各部門今天都提早了上班時間。
開工之前廚房舉行了一個簡單的開灶儀式——正對灶臺的整理臺上鋪上一張紅布,把灶神爺的畫像掛在后方,米、面、蘋果、黃酒、豬頭放在紅布上,由各部門主管輪流上香祭拜灶神爺。最后,由宋裕明和李添共同開啟燃氣閥門,檢驗燃氣,再用點火器點火。
點心房第一個開灶,馮廣安帶著點心房全員開足了馬力,他們今天預計早市就要翻到了五百張臺至少。等開市的時候,熱菜部也已經開灶了,李添既要在熱菜部干活,又要顧及整個廚房,他保持每一個小時例行巡檢一次,時刻關注著午市包廂的變動信息和點菜更新,還要留意備貨數量和食材的出入庫。
盧夏給他打下手,另有熱菜部一個剛轉正的學徒付一凡。付是宋裕明這次千挑萬選后,經過拜師儀式給李添帶的徒弟。他以前在日本留過學,還在銀座的大餐廳干過兩年。
“阿添,如意房中午臨時多加了一位客人,所以海參要多做一位。”樓面經理孟綠焉進來通報最新的消息:“就是工商聯丁主席的那一桌。”
李添頭都沒轉就喊:“幼文姐,加一位海參!”
菜單的新菜蔥香花枝蝦籽瑤柱釀海參是扈幼文負責。這也是她主創的菜。
她鍋子里正熬著醬汁,濃稠橙黃的醬汁香氣滿溢。她謹慎地用手指試了一下味道,才把醬汁舀出來,均勻地澆在整理臺上碼好的海參小盅里。
“哇,好香。”孟綠焉聞著味道,不自覺地往身后去看:“新菜賣得不錯哦,今天包廂預定量已經爆了,這個月銷售額肯定沒問題。”
“其實最重要的是這個醬汁,是副廚幫我調出來的。”她不好意思地笑笑:“沒有這個醬就會減分很多,還是要感謝他。”
李添笑一笑:“還要多虧綠焉姐,她不在客人們面前賣力地銷售,我們也賣不出去。”
扈幼文其實是有點緊張。一來是因為她今天要負責一道大菜,二來,她感覺自己今天運氣不是很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客流量大、單子多,所以奇奇怪怪的小問題不斷出現。
首先是剛開始熬海參醬汁的時候,一個樓面跑過來問她:“27桌問蒜蓉粉絲蒸扇貝可不可以不要蒜蓉?客人吃蒜肚子脹氣。27桌所有菜都不能放蒜。”
“你問她可不可以不要扇貝,我們可以做清蒸粉絲。”扈幼文敲她的腦袋:“也好吃的。”
樓面笑嘻嘻地看她洗鍋:“知道啦。但是其他菜也不能放蒜哦。”
然后就是她把開始做27桌的菜的時候,一個炒鍋師傅過來拿調料,他經過扈幼文的身后,正好看到她把一盆子的菜心往鍋里倒:“哎呀,你沒放蒜啊!炒菜心要先放蒜!”
扈幼文和他解釋:“客人要求了不要放蒜的。這是給特殊要求的客人另做的。”
“不放蒜怎么行?這樣的要求你也答應?”老師傅開始嘮叨:“不放蒜不好吃的,到時候客人吃了不好吃,你就知道了。不是客人的所有要求你都可以隨便答應的啊”
他說話的功夫,扈幼文的菜已經炒好了,她把盛好菜的盤子重重往整理臺上一放,砰一聲。
那師傅嚇了一跳,看出她臉色不好:“我只是給你個建議嘛,那么兇干什么。”
扈幼文黑著臉:“借過!”她端著菜一肘子就把這師傅頂開了。
沒想到蒜的事情還沒有完。
海參剛剛送出去了,她還沒來得及松一口氣,有人進來退菜:“和順房的客人說,這個蒜是壞的,問我們為什么要用壞的蒜炒菜。”
那是一盤非常普通的韭菜花炒蜆肉。今天這道菜是扈幼文做的。
她用筷子翻了翻里面的蒜,白色的蒜粒一部分發深黃發黑,看上去的確是壞了的樣子。但是她不記得自己看到過壞了的蒜。
按正常程序講,如果有已經壞到了表面的蒜,學徒剝蒜的時候就應該初篩掉,學徒粗心漏看了,那么到了切配的手里的時候,應該也能篩掉。如果實在是不幸運,這顆壞掉了的蒜真的到了炒鍋師傅的手上,炒鍋也有責任稍微檢查一下子。但今天的單太多了,做不及,所以扈幼文也可能下鍋前沒檢查。
她心里有點慌,咬了一口那顆蒜,沒有異味,咬開的蒜粒內部也沒有出現腐爛。
它好像就只是表面上黑了一層而已。
退菜是要讓部門主管知道的。李添很快就被叫過來了。
他看了一眼,笑道:“沒事,不是壞的。”他把菜還給樓面,解釋:“你這么跟客人說,這盤菜炒的時候是要用醬油的,蒜粒在醬油里面泡了一會兒之后,表面可能出現部分染色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