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了下又問:“你叫什么名字?”
“婢子叫阿圓。”宮女弱弱回答。
柳桑寧點頭:“阿圓,圓滿團圓之意,好名字。”
阿圓聽到柳桑寧夸自己名字,也沒忍住輕輕抿嘴笑了下。她擦干自己眼角的淚,說道:“這名字是阿爹給我取的,阿爹希望我們一家人都能團團圓圓的。”
說到這兒,阿圓神色有些落寞:“可惜婢子家中貧寒,不得已只能賣身入宮,換取一家人有口飯吃。”
說到這里,阿圓又突然有了精神:“不過等阿圓到了二十五歲,便可求告歸家了。”
提到「歸家」,阿圓眼里又有了光彩,有了希望。
柳桑寧聽得心底有些發酸,這宮里頭不知道有多少像阿圓這樣的窮苦出身,迫不得已才賣身為奴。
但世道如此,她也做不了什么。能做的不過是眼見之時,伸把手幫一把罷了。
柳桑寧問她:“你一直在此處當差?”
“婢子原本是浣衣局的,這會兒使臣入宮人手不夠,才被差遣來這兒幫把手。”阿圓老實回答。
柳桑寧聽明白了:“看來你不過暫時借調此處。你們的住所可是在這小院后頭?”
阿圓點了點頭。
柳桑寧笑:“那倒是離我居住宮殿很近,若無事我便來尋你說說話。”好確保這位宮女不會被那位內侍官事后打壓。
阿圓聽了感激涕零,連連謝過。
這對柳桑寧來說不過是一個小插曲,很快過了午后,各處都忙活起來,距離宮宴不過還有一個多時辰,此時宮外的大雍臣子們便也都陸續進宮。
四品以上官員可攜帶家眷一同入宮參宴,柳桑寧本以為不會有幾位大臣會攜家帶口,可等她看到好幾位大臣的妻女后,便推翻了此等想法。
她爹柳青行不過是四品編撰,她以前自是沒機會隨父親入宮的,自也不知能攜帶家眷入宮時,這些大臣們會如此積極。
這會兒使臣們也已經陸續到了宮宴大殿附近的花園與涼亭,正與不少大雍大臣攀談著,柳桑寧倒是想盡職盡責跟著做翻譯,可使臣們顯然并不希望她跟隨。
他們臉上的警惕與嫌棄之色太明顯,柳桑寧便知趣地走遠了些。心道,這些使臣有意思,這會兒倒是能和大雍的朝臣順暢聊上了。
柳桑寧走遠了些,百無聊賴地轉著,她東張西望,卻沒有瞧見王硯辭的身影。心里頭正奇怪,一般這種事王硯辭都會早些現身,怎么今日這般遲?
正想著,卻見不遠處有一道熟悉的身影,正是葉輕雨。再仔細一看,她正與之攀談之人,竟是新濟國皇子金浮生?
這兩人怎的聊到一處了?
柳桑寧驚詫萬分,她走過去,還沒走近就聽到了葉輕雨笑得咯咯咯,聲音如銀鈴般悅耳。
金浮生也是滿眼溫柔的笑意,就這么看著葉輕雨,像是看著久別重逢的朋友一般。他眼中竟還有幾分柳桑寧看不懂的……眷戀之色?
不過腦子里剛這么想,柳桑寧就搖了搖頭,再瞧去時金浮生眼神分明正常得很。柳桑寧覺得自己大約是忙暈頭,看岔了。
“在聊什么,這般高興?”柳桑寧走過去笑著問。
葉輕雨和金浮生同時朝她看來,葉輕雨見到柳桑寧十分高興,自然而然地挽住了她的手臂,然后說道:“我在與圣子聊新濟國的趣事兒。沒想到圣子這人瞧著貴氣非凡,沒想到還挺有趣的。”
聽到葉輕雨形容金浮生有趣,柳桑寧便更意外了。
她看向金浮生,金浮生卻只是沖她笑了笑,然后道:“葉娘子與柳大人定是有話要聊,我便不打擾了。”
說完這句,金浮生沖兩人微微行禮,隨后轉身離去。
等人一走,葉輕雨便拉著柳桑寧往旁走,一直走到人煙稀少處,這才神秘兮兮說道:“我今日特意央了爹爹帶我入宮,就是想早些告訴你。那日你同我說的二十二年前的案子,我還真打聽到了一些!”
柳桑寧一聽,又拉著她往一旁走了幾步,小聲問:“你打聽到了什么?”
“我本想去跟我爹打聽,可我才開口問,他就說我小孩子不要瞎打聽。”葉輕雨頗有些不同意父親這種說法,她撇了撇嘴,“他不樂意家中人過問公務,我也不敢一直纏著他問。不過好在我家中奴仆好些個都是待了幾十年的老人了,我身邊伺候的侍婢,有一個是門房蔡老頭的女兒。蔡老頭年輕時候是替我爹趕車的,隨他出入京兆府……”
葉輕雨一張小嘴一張一合,叭叭說個不停,還說得繪聲繪色,將她打聽來的消息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柳桑寧。
有些是柳桑寧已經從年志上知曉了的,又或是從年志上模棱兩可的話語中猜到了的,但有些還是柳桑寧頭一回知道。
“你是說王林氏口供里曾說過,那歹人中等個子,身材纖瘦,聲音清亮?而且他被王林氏用簪子扎傷的位置,是在肩頭?”
柳桑寧聽她說完,問道。
葉輕雨點頭:“是啊,這些還是當時我爹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