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城遠,村里人一般都坐牛車去,駕車的張大爺五十歲出頭,拉著牛車每天都要去縣城里給人家拉貨營生,他是個老好人,早上去的時候若是有人要去縣城他就免費將人捎過去,晚上回來碰到村里人也會再將人帶回來,從來不收一文錢。
今天去縣城的除了燕妮和何穗,還有村里的兩個嬸子,四個人再加上趕車的張大爺,剛坐滿一車。
通往縣城的路是一條大道,官府派人修過的,還算比較平穩。這條大道可以通往八方,所以經常有其他地方的商人路經此地,算是要塞通道,來來往往的人很多,有趕路的都會在縣城歇腳,也有很多其他國家的商人在這里做買賣,是個比較繁華的縣城。
何穗聽到燕妮介紹的時候,心里猛地升起一個念頭,可很快又把念頭打消了。
有個嬸子聽了兩人的對話,扭頭問何穗:“你以前沒去過縣城嗎?”
“沒去過哩。”何穗應聲。
那嬸子“嘖嘖”兩聲,直腸子地說:“我聽人說你那個親戚對你們一家差得很,往日只是聽聽,現在看來是真的,誰家一年到頭不去幾次縣城?就算家里再沒錢,農閑時都會上縣城去逛逛的,想必他們每日都給你們安排不少活兒吧?”
何穗沒有回答,只是深深“唉”了聲,她這聲無奈的嘆氣已經是最好的答案。
牛車行駛了快一個多時辰才到縣城,此時剛巳時,在縣城口上大家都下了牛車,因為張大爺要在這里等生意,不再進去了。
何穗看了一眼高處掛著的牌匾,上面寫著兩個大字:古縣。
進了縣城后,兩個嬸子和何穗兩人分開,燕妮要去買東西,何穗便跟著她走,燕妮經常來縣城,輕車熟路徑直進了一家布匹店,想必她來過好幾次,跟店小二熟絡打過招呼后便開始挑選,布匹類型,多少銀子,她都一一告訴何穗。
何穗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懷里揣著馮愛蓮給的十兩銀子嫁妝,琢磨自己該買些什么。
買完東西,燕妮要去一趟秀莊,她的姐姐在秀莊做工。
兩人商量兩句,決定燕妮去秀莊,何穗自己逛一逛,一個時辰后在那家布匹店旁邊一家靠墻的面攤集合。
燕妮走后,何穗沿著路邊的街道逛,幾乎每個鋪子都要進去看一看,走的腳都疼了才只看完了東區,想著身子吃不消,便往回走,在面攤那里等燕妮。
她出來一趟,雖然什么都沒買,可收獲卻不少,這會兒在心里打著自己的小算盤。
這面攤雖然是個小攤子,可燕妮說的沒錯,小縣城來往的過路人很多,所以面攤的生意也還不錯,并不比從前他們家的生意差多少。
趁著面攤老板煮好最后一碗面條后,何穗忙問:“大叔,請問一碗面多少錢?”
面攤老板樂呵呵地道:“清湯面叁文錢一碗,肉絲面六文錢一碗,姑娘你要吃什么?”
何穗笑著答:“我等著同伴來了再吃。”
“那姑娘你在我這兒坐著等你的同伴吧。”面攤老板還挺熱情。
何穗道了謝,剛坐下,忽然聽到鄰桌有兩個男人道:“沒辦法,嬌貴的很,老太太去山上燒香去了,要是回來看到小少爺瘦了,絕對要把我們剝一層皮!”
“你們不是請了寶月樓的廚師去府上嗎?那小娃娃還是不肯吃飯?”
先前說話的那人嘆了口氣,“就是不吃啊,零嘴倒是吃的不少,那可東西哪里長肉?別提了,我吃完這面還要想辦法去看看有沒有什么新吃食,買了回去哄哄小少爺好歹吃上一點,唉,可真是愁死人了!”
“這京城來的娃娃就是跟我們村子里的不一樣。”
“那是,家里有錢得很,而且就只得了這么一個孫兒,可不就是個寶貝?等老太太從山上回來就要啟程回京城了,只是小少爺一直不吃飯,只怕到時候我也要跟著受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