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拜托您了,非常感謝。”
和往常一樣,伊蓮將縫制好的衣服和做好的果醬仔細包裹起來,交給修道院的馬車夫,拜托他將這些東西帶給她遠在埃爾米爾小鎮的家人。
自從十八歲立下“貧窮、貞潔和服從”的叁大誓言,加入位于艾梅洛德(erald)的修道院后,伊蓮已經兩年沒有再回過家。她和家人之間的通信往來只有在修道院看管不嚴時、拜托能自由出入的世俗雇員幫忙轉交。
雖然無法和家人朝夕相處,但伊蓮并不后悔來到宛如監獄般的修道院:對于如此貧窮的家庭,她離開后剩下的糧食可以讓她的父母和妹妹吃的更好。
天色漸明。
將包裹交付出去之后,伊蓮的心情輕快不少,她重新戴上帽子,穿過清晨的晨霧走進教堂。那里跪著不少修女,和她一樣裹得嚴嚴實實,無聲的進行著禱告。
因為不需要發出聲音,跪在地上的伊蓮雙手放在胸前、手指交叉,在心里默默念:“如果真的有神,請讓土地長出更多的食物,請讓我的家人可以每天吃飽穿暖,遠離疾病的侵擾。”
剛想到這里,她就忍不住嘆氣,這個世界怎么會有神呢?
如果神真的存在,為什么它對我們的饑荒、瘟疫、暴力視而不見?即使這種超越人類的力量真的存在,我們為什么要把如此漠視人類苦難的存在供奉為神?
每日的禱告是伊蓮最無聊的時光,她在地上跪不了多久就會開始想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比如地球真的是圍著太陽轉的嗎?
教會一直宣稱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但成為修女前的伊蓮曾在家里鎮子上的圖書館角落發現過一本書,那個叫哥白尼的作者認為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圍著太陽運轉,雖然當時認字不多的伊蓮看不太懂那本書,但這兩年得益于在修道院的學習,她已經可以看懂很多書,雖然那些書都是無聊的教導她們“貧窮、貞潔和服從”的宗教書籍,還沒她偶爾記起的那位哥白尼先生寫下的只言片語有意思。
雖然立下了如此宏大的誓言,但伊蓮一點都沒有遵循的雄心壯志。如果這叁個品質真有他們說的那么好,國王和那些衣著華麗的貴族怎么不爭著服從?即使她所在的修道院管理嚴格,但再嚴格的管理也隔絕不了流言蜚語,尤其是國王的情婦啊、教皇的私生子啊等等消息,伊蓮覺得生活中最有意思的時刻就是和關系好的修女們一起私下交流這些傳言的時候,當然這要避開其他人,一旦被發現,后果很嚴重。但本來八卦這種事就很有意思,被禁止八卦更是讓這件事變得越發緊張刺激,在如此壓抑的環境下,她們無法阻止對快樂的追逐。得益于伊蓮發明的一套暗語,從來沒人察覺到她們的離經叛道。
就在伊蓮腿跪麻了的時候,晨禱終于結束。早餐是一塊面包和一杯清水,這也是她來此的原因。
私下和其她修女溝通的時候,她們中的大多數都表示這里的飯菜難吃、適應了好久才勉強下咽,但對伊蓮而言,這么樸素的食物已經是難得的奢侈。在她離家前一個月,因為絕望的饑荒,她每天只能吃半顆土豆,如果不是她因為多認兩個字、僥幸通過了修道院的選拔,可能早被埋進土里。伊蓮因此對修道院有了那么一點好感,但她也清楚,自己只是教會“榮譽工程”的一部分罷了——將從普通人身上搜刮到的百分之一、乃至千分之一隨機施舍給零星的窮人身上,換取所有人的感恩戴德。
用最快的速度解決早飯后,伊蓮去了工藝室。這個房間用于制作宗教物品、修復衣物或制作修道院所需的日常用品。
對刺繡,她說不上喜歡還是討厭,只是這是她唯一擅長且最有可能用以維生的技能,而且她可以偷偷留下一些廢棄的布料,給家人縫制衣物。伊蓮想等妹妹可可成年、能找到活計后,回家。那個時候家里就有她、可可、父母,四個成年人在,不管怎樣總能活下去。況且經過這兩年的學習,她對自己的繡工也頗為滿意,至少當個繡娘不成問題。
只是可可過完圣誕節也才十叁歲,還有五年要熬。
伊蓮默默在心里嘆氣,拿起桌上的祭壇布繼續縫制神的血肉。距離圣誕節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她被安排制作一塊華麗的祭壇布,在柔軟的絲綢上用金絲銀線刺繡精美的葡萄藤與麥穗圖案。
如果當初她擁有如此華麗布料的一個小角,她都不會選擇來到修道院坐牢。
伊蓮強壓住內心的沖動,勉強將自己從毀掉這塊巨大絲綢的念頭中拉回,努力將注意力集中在刺繡上。這件作品本身便是一項巨大的挑戰,而她深知,如果能夠完成,它將不僅展現她的技藝,也將是她技藝進步的重要證明。
“很不錯!”
一身突兀的稱贊令伊蓮的動作停滯了,教長贊賞的看著伊蓮手下栩栩如生的圖案,雖然還沒完成,但不難想象整幅圖完成后會是多么的神圣莊嚴。
伊蓮立刻停下手里的活,起身恭敬道:“教長閣下。”
教長是一位年約五十的女性,看起來兼顧慈愛與威嚴。她滿意的看向這位很守規矩、很認真的小修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