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玉寧可壓抑本性、欲望,也不愿意面對內心,從這件小事來看,她顯然是非常擰巴的人。
她現在二十一歲,在人均壽命一百二十年的今朝,眾人眼里她就是個小孩子。
明玉前半生又過得很可憐,權沒有,幫助也沒有,出身再怎么高貴,那是屁用沒有。
明玉還終身疾病纏身,這下好了,本來周圍的人都疼愛她,作為明遠安指定的繼承人,還是獨生女,她從小到大被嬌生慣養,左右身邊還有人縱容,也就造成了日后的悲劇。
按照明遠安的想法,不到萬不得已,自己女兒是不會從政的,因為明玉的性格并不合適,不夠圓滑、不夠靈活,聰明是足夠了,但這個世界上不缺就是聰明,缺的是變通的手段。
明遠安還是有點腦子的,他或多或少預料到了家族的走向,不得已把這條路賜給女兒,臨終之前,還擔憂萬分,畢竟是唯一的血脈,他無法預料到明玉能在這條路走多久、走多遠,只能讓葉正儀協助。
他這種行為算得上臨終托孤,那明遠安為什么要把女兒托付給葉正儀,主要有叁點。
這兩人是嫡親兄妹,就不多說了。
再者,明遠安認為,葉正儀是一個非常熟悉典籍制度的人,那么做事、辦事之前,肯定要了解透徹司法機構的條例,所以明遠安覺得,葉正儀如果犯錯,也不是抄家滅族的下場。
當然了,他是往最壞的地方考慮。
假設明遠安眾人,把這個家族比作一個王朝,那么葉正儀必然是守成之主。
至于最后一個原因,就是葉正儀對實時有關注,他們這些年長的決策者,總是跟不上時代的變遷。
這下好了,他們之前說是深思熟慮,為了大局只能如此,結果底下的人亂七八糟一頓操作,家里跟炸開了鍋一樣,覆水難收,搞得人心惶惶,還到以為了大廈將傾之時。
說到明遠安,又要提到世俗上具有爭議的觀點——古代的大臣,最好的年紀是五十歲,最不合適的年紀是八十歲,譬如嚴嵩。
有人說,老而不死是為賊。
許多人,老了就容易昏庸了,明明年輕時,那是聰慧機警得不行,結果子孫滿堂的時候,非要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明遠安就像古代的臣子,他跟不上時代的變化了,還存著一種守舊思想,那么他的決策,必然跟不上外界的人心。
其實現在的局面來看,這個家族需要的并不是守成之主,但也沒辦法,少主如今難當大任,又病重在身,顧命大臣只能先穩住局面,再做別的打算。
然而,顧命大臣對于前輩的遺孤,顯然難以教養。
一個沒有系統學習過官場的小孩子,如何在風云起伏中行走?這是個難題,明玉又喜歡打破規則,不按常理出牌,常人哪有她這種想法,想方設法弄到違禁藥品,為了研究自己的病情?
有句古話說,叁歲看到老,明玉如今二十一歲了,假設按照她的性格,她會如何經營這個家族?
如果要分析葉正儀和明玉,以他們現在的性格來經營這個家族,那讓人有點頭皮發麻了,因為他倆都不是最合適的當家人,他們一個適合做藝術家,一個適合做科研人員。
一個有點優柔寡斷的男子,非常看重感情,做事肯定有點拖泥帶水的,他去輔佐的女子,心理、精神、性格有一定的缺陷,等到他也插不了手,這個家全權交給自己妹妹來做主,根本無法想象。
當然了,這先不提。
明玉這一輩子里,敬畏的人并不多,她也不喜歡聽別人的話。
恰巧,現在這個人還能站在自己面前,是跟自己一路長大的男子,情感非凡,她總該顧及一二。
“之前不收拾,現在準備收拾了?”葉正儀固然疼愛她,也不會任由她胡鬧。
明玉能攔住葉正儀嗎?
那肯定攔不住的,她只能由著葉正儀把她拎過去,翻動著桌面上的器材和藥物,空空如也的藥盒子被扔到周圍,一看,白色的藥片研磨成了粉,正裝在透明塑料袋里。
這一看還得了,那是又驚又怒,還以為這孩子又學了什么歪門邪道。
葉正儀一輩子算得上殫精竭慮,絕對是勞苦功高,在明遠安去世后,他做了很多事,首先是清算家族里不爭氣的子弟,打的打,關的關,硬是頂著壓力把事情壓下去了。
接著為其他人操持,把明遠安留下的財產分走了一部分,用來填補虧空,關于這件事,他是問過明玉的,明玉也同意了。
他焦頭爛額長達數個月,還沒休息,也沒怎么教管孩子,今天發現這件事,只覺得晴天霹靂。
這是要吸毒,還是要制毒?
葉正儀當場把明玉的東西全揮在地上了。
噼里啪啦,滿地狼藉。
“你先告訴我,你為什么這樣做?”
面對葉正儀冷若冰霜的神色,明玉嚇得魂飛魄散,但她沒表現出來。
“我睡不著,這些都是安眠藥、鎮定劑。”
藥品肯定是瞞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