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蔚成不再“逗”他,專心在高德地圖上查起公交路線,“要去老街巷口,我們得去對面的公交站坐115路,六站的話二十分鐘左右就能到。”
郁景徐消滅完面前的半盤餃子,艱難道:“好的。”
這時言川兀也把群收款發了出來,四個人吃頓飯人均三十,倒和“湯臣一品業主群”的群名形成了鮮明對比。
卓蔚成付款時還不禁調侃道:“住上‘湯臣一品’的大家可還真接地氣。”
郁景徐只有一個疑問,當初他們是如何說服洛之洺接受這個群名字的。
眀派大學門口的人流量很大,因為一街之隔的地方就是大學城購物中心和學生街,但幸好他們要乘坐的這輛公交上的乘客并不多。
“對了,剛才忘記提醒你要在支付寶里面領木容的公交行程卡了。”
率先上車的卓蔚成一邊說著,一邊在付款機上刷了兩次交通碼。
郁景徐立馬把錢轉給了對方,他沒來得及阻止卓蔚成,其實他早在列車到達木容就已經提前做了這些準備。
卓蔚成沒有點開微信紅包,擺手道:“一塊錢的車費而已,不用給了。”
郁景徐卻異常堅持,“要給的,迄今為止,學長已經幫了我很多了。”
見他一臉認真,卓蔚成勾唇笑道:“那我便卻之不恭了。”
兩人在后排靠門的位置坐下,卓蔚成從手機里調出了幾張之前去老街巷口拍的照片。
“這還是年初的時候我去拍的,當時趕時間,走馬觀花地看了一陣,今天就可以慢慢欣賞了。”
郁景徐湊過去一瞧,厚重的歷史底蘊便撲面而來,在手機像素和攝影技巧的加持下,古建筑盡顯莊重肅穆。
可以看出,拍攝者注重的是建筑的細節,泥塑彩繪、鏤飾窗牗、飛延牌堵歷經歲月磨洗的它們瞬間使郁景徐心馳神往。
他不自覺地伸出手指往后翻看手機相冊,然后發現后面所拍攝的大多是閩地的特色小吃。
卓蔚成一一給他介紹,首先指著其中一碗形如餛飩的小吃道:“這是本地的特色,叫肉燕,皮是用瘦肉糜混木薯粉做的,吃起來的鮮度不比餛飩差。”
“魚丸,但我覺得和超市里速凍的味道差不多,可能是因為我還沒找到正宗的店。”
“土筍凍,這是閩南的特色。唔,或許你不知道它原材料的話,還能做做嘗試,我喜歡往里加蒜醋汁。”
郁景徐一面認真傾聽,一面還附和點頭,“感覺學長是個行家。”
“吃貨罷了,我每個月的恩格爾系數都很高。”
就在此時,公交車開始提醒到站,待聽清站名時,卓蔚成直接在座位上呆住了。
郁景徐注意到了他的反常,“我們是在這站下車嗎?”
卓蔚成神情僵硬,痛心疾首道:“對不起,我的疏忽讓咱倆坐過了兩站。”
在這站匆忙下車后,他們遲遲沒等到轉車過去的公交車,又用了十五分鐘走過去。看得出來,卓蔚成的內疚程度已經達到了極點。
郁景徐忍不住出聲寬慰道:“真的沒關系,我還沒怎么逛過木容的街道,權當散步了。”
卓蔚成用了十秒時間來整理好自己的精神面貌,“走吧,我來給你當向導。”
第14章 旅行偏好
老街巷口景區毗鄰一條步行街,加之又是周末,于是他們入眼便是熙熙攘攘的人群。
待他們好不容易擠進人群,又為了避開擺pose的游客而選擇遠遠觀望坊口上的匾額。
郁景徐倒是對此習以為常,因為他每次出門旅游肯定都繞過了工作日,自然會撞上高峰期,人擠人在所難免。
卓蔚成有些懊惱,“下次我們挑沒人的時候來。”
郁景徐伸出手去摩挲著老舊的灰墻,“沒關系,熱鬧也是一種煙火氣。”
除卻這些歷史建筑,青石板路兩側的店鋪也圍滿了游客,郁景徐被對方領著進了一間裝修古樸的文創店,店主是位年輕男子。
店主顯然認得卓蔚成,從柜臺后起身迎接,還各遞給他們一杯本地特色的茉莉花茶。
“這是前幾年從文院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畢業的學長,現在摸索著自主創業,也在定期開展文創產品義賣活動,我就是在做義賣志愿時和他認識的。”
“好厲害。”
聽過卓蔚成的介紹,他不由心生敬佩,對方看起來十分年輕,卻能在短短四年里就找到自己未來的奮斗方向并為公益事業做出貢獻。
店主哈哈大笑,“哪有,還得多虧了蔚成幫我在母校宣傳,我才能把這些文創周邊賣出去。”
卓蔚成也笑著回道:“我這位學弟和我一樣喜歡歷史文化遺跡,我就想著可以帶他來你店里瞧瞧。當然,我這次也要來照顧照顧你的生意。”
他一面說著,一面開了個數額巨大的花茶禮盒訂單,并站在柜臺邊等著刷卡。
店主見怪不怪,“又幫你寄回家里當員工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