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今天是我的生日。”葉知行不愿意接那兩袋看著就不好吃的方便面。
“哦,你生日啊。”江冉把泡面放餐桌上,又從冰箱里拿出一盒香腸:“那再送你袋泡面拍檔,不好意思啊,鹵蛋剛被我吃完,這個腸也很好吃——”
“冉冉,飯盒里的飯你一個人吃不完——”
“剩下的我可以晚上吃。”江冉把泡面和香腸放回原處:“你不要算了。我要吃午飯,你走吧。”
“吃剩飯對身體不好,晚上我再給你做新的。”葉知行還是不死心,果然,他看見江冉臉上的猶豫,繼續保證:“吃完飯我立刻走,絕對不纏著你。”
“你不能立刻走,”江冉想了想。
就在葉知行喜形于色的之時,他聽到了后半句——
“你幫我洗完盤子再走。”
飯盒一打開,牛腩的香氣便充斥了整個房間。江冉用盡全部的自制力才控制住自己沒在餐桌沒擺好前拿筷子夾肉吃。雖然她坐著沒動,但擺著餐具的葉知行一抬頭就看見她在下意識地咽口水。
得,這都多久沒吃好東西了。他深知江冉這人吃飯一直都是應付,只講究營養均衡,每天就三明治、燕麥、牛奶輪流來,偶爾來點“垃圾食品”改善伙食。現在看她都饞成這樣了,那句“我們和好吧,我天天給你做好吃的”還是心疼的沒說出來,趕緊夾了塊不燙的肉喂她嘴邊:“你嘗嘗咸淡,不行我再加點鹽。”
江冉吃的那叫一個狼吞虎咽,滋味還沒品出來,肉已經咽下去了。她應該說“一般般”從而打擊對方的自信心,但江冉實在是說不出這種明知道對方聽了會難過的話。她在心里又一次唾棄了一遍自己的所謂的道德感,不情不愿的說實話:“挺好吃的。”
果然,葉知行一聽這話笑得更開心了。他把幾個菜都擺好:“那你多吃點。”
吃完飯、刷完盤子、被關到門外的葉知行感覺自己變成了所謂的小時工,還是免費版的那種。但他心里還挺開心的:自己和江冉的關系算是破冰成功——
江冉不會和討厭的人多說一句話。
果然“多個手藝多條路”。他在門口站了一會,從口袋里拿出那條項鏈,還是沒能再送出去。
吃飽喝足的江冉關上門后,忍不住鄙視自己:就為了吃頓飯有必要這樣嗎?她想跟之前那樣,對葉知行視而不見,但她一看到這個人就控制不住自己想“虐待”此人的沖動(比如跟人吵架,想歪的人請自行面壁)——
完了完了,這就是“與惡龍纏斗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嗎?江冉嚇得猛一哆嗦,她可不想成為變態。江冉趕緊使勁搖頭,把種種陰暗的想法甩出腦子,她真不能再和葉知行接觸了,她不想變成自己最討厭的人。
“人世間沒有任何理想值得以這種沉淪作為代價。”
江冉靠在門上想了一會,回臥室收拾東西。
下午五點的時候,葉知行準時敲門。這幾天他一直在想這個晚上應該說些什么,比如他應該表現的足夠坦誠。
當他看到那兩張病危通知單上留著水痕印記的簽名時,他就知道讓江冉回心轉意僅僅是時間問題。
江冉是什么樣的人?是個心軟到不行的人。只要在她看來不涉及到原則的問題,她都能原諒;就算涉及到原則,她也能在心里給對方找一大堆“不得已”的理由,然后用“反正最后也沒出什么事”來安慰自己,原諒對方。
這幾個月,葉知行一直在反思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為,他想知道自己哪里做錯了、最后把倆人關系搞成現在這個樣子。最后得出結論:他們之間的根本矛盾是江冉的工作。而現在,這個矛盾已經不存在了。陰差陽錯之下,江冉找到了一份她很滿意、自己也很滿意的工作。雖然她的同事“瘋瘋癲癲”,但工作環境單純,工作時間靈活,說出來雖然不夠體面,但在容忍范圍之內。
在他剛看完八卦小報里署名為“然然”的推送后,他其實有點懷疑那些文章是代筆、或者框架是編輯設定、江冉只是填充文字,但在對比其他人的文章風格后,他不得不承認,那就是江冉自己寫出來的東西。那一瞬間他罕見的感受到了類似于“自卑”的情感。
有點可笑。
他第一次意識到“那個叛逆沖動的小女孩原來是這樣的人啊。” 這就是她給自己選擇的人生嗎?
而他,他在生命里做過自己的選擇嗎?或者門檻更低一點,他有過選擇的念頭嗎?
葉知行久違的想起多年前的一個晚上,大約是他五歲的生日,例行的許愿環節,他不知道該許什么愿望,被母親提醒“你長大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后,他大聲說:“我長大了想當垃圾車司機!”一個他在幼兒園剛學到的詞語,老師說“他們就像垃圾的魔法師,讓我們的家和街道都干凈、舒服,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然后他看到了母親鐵青的臉,他到現在還記得那句話:
“這是底層人的工作,沒有地位,沒有尊重。你愿意一輩子在別人看不起的地方待著?你會讓人嘲笑一輩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