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睡夢中,皇后的寢殿外,傳來了貓頭鷹的叫聲。貓頭鷹在古代被視為不祥之鳥,它的在黑暗中的叫聲陰沉而凄涼,傳聞聽過它叫聲的人,沒過多久便會離世。可這詭異的叫聲卻出現在錢皇后寢殿附近,再與先前的“貓來孝”聯系在一起,不由得引人猜想,宮中上下皆傳:皇后命不久。皇帝沉吟不決,只當不知此事,僅有一院之隔的孫太后卻坐不住了,特召留守欽安殿的周辰安過來解惑。儀態萬千的太后坐于上首,一雙暗含精光的眸子俯視著下方的年輕道士,宛如打量一只剛出林子的小駿馬。而他懷揣拂塵,傲然挺立,從容不迫道:“皇后娘娘巨門入命,暗淡無光,搖搖欲墜,難以坐鎮中宮。” 切磋他如此毫不掩飾,單刀直入,大出孫太后所料,不由得一怔。但到底是個身經百戰的老江湖,只是一瞬,唇角便勾起笑意,悠悠問道:“周知院乃周貴妃的親弟弟,卻直言錢皇后難以坐鎮中宮,也不怕人誤會你是有意構陷,好為你姐姐鋪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他單刀直入,她也單刀直入。周辰安不慌不忙,微微笑道:“直言要看是對誰言,與智者同處何須繞彎?太后雖然信佛,卻無門戶之見,召我一個道士來問話,足見心胸之廣境界之高,在您面前,我又豈會怕人誤會?”他的言下之意很明顯:你一個信佛的老太太,出現兇兆,不問佛家問道家,不就是要和我們談條件嗎?都是千年的狐貍,就別裝無知的凡人了,少廢話,直接打開天窗說亮話吧。“后生可畏呀。”孫太后輕捻佛珠,微微揚了揚下巴:“坐吧。”這個動作,昭示著他過了第一關,有資格與她交談。
周辰安撩袍入座,風流瀟灑的姿態中,又自有一股超脫的氣度。李嬤嬤恭敬奉上茶水,茶香四溢,只輕輕一嗅,便知那是上好的雨前龍井。完全是對待貴客的標準。周辰安唇角含笑,端起青花瓷杯優雅地呷了一口,只聽太后笑問:“周知院儀表堂堂,一聞千悟,怎地一直沒有成家呢?”周辰安放下茶杯,面容平靜:“辰安一心向道,無心紅塵,只愿孑然一身,了此殘生。”“孑然一身好呀。”孫太后忽然嘆氣,“孑然一身,自然就省心。不像我這老婆子,拖家帶口的,什么都要操心。就說我這娘家兄弟吧,總是給老身寫信,非要給我那過世的父親在山東老家修個廟。老身若允了這事,難免要被那些言官參,可若不允,又顯得不孝,真是愁得很吶。”周辰安會意,接過話頭:“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這孝道誰不想盡呢?莫說是太后,我姐姐也常念叨著,您對太子恩同再造,只恨現下人微力薄報恩無門。主要她只是貴妃,前頭還有個皇后,若她出面主張,便顯得出位僭越,畢竟萬歲只是讓她在宮里干些皇后娘娘不好干的活,外頭的事,還是輪不著她的。可是不主張吧,她想孝敬太后的心,就無處著落,也是愁得很吶。”他的意思很明顯,先讓周貴妃上位,上了位,什么都給你辦,否則再多漂亮話,都是白搭。孫太后哈哈一笑,眼角眉梢皆是開懷,棋逢對手也是種樂趣,何況還是沒有利益沖突的對手。她優雅低首,緩緩飲了口茶,又道:“說起皇后,她可真是位賢后呀,和當年的胡皇后一樣,都是賢名遠揚,無人不曉。名聲大有個好,不管出個什么事,那些個大臣,外頭的百姓,全都站你這邊,對于其中內情壓根不關心,反正誰有賢名誰就對,至于她們對面的呢,管你三七二十一,全都打成壞蛋就對了。那會子宣德帝執意廢后,要立老身為新后,便是如此。哪怕老身幾番推辭,也被外間的人罵作狐媚子,不安好心。可是,那皇后之位,本該就是我的呀。”往昔的回憶涌上,她那雙深不可測的眼睛難得流露出一抹柔情,仿佛又回到了過去:“永樂八年,我十一歲。宣德帝,也就是當時的皇太孫,永樂帝要為他擇良配,張太后的母親便推薦我入宮,在永樂帝的授意下,張太后親自教我宮中禮儀,宣德帝好奇他未來的太孫妃是何模樣,就趴在窗戶上偷偷來瞧我,我當時正一個人在屋里練習祭祀的禮數,就那么猝不及防的對上他的眼睛,嚇得我差點摔個跟頭,他撲哧一聲笑了出來,說:別怕,我是皇太孫,來告訴你聲,這門親事我很滿意,將來等我承繼大統,你必為后。”周辰安聽得心底一片柔軟,含笑道:“能讓宣德帝一見傾心,可以想見太后當年容貌之美。”孫太后唇邊也延出一絲笑意,繼續道:“我倆朝夕相處感情深厚,周圍的人都說,我們這對未來的帝后必定和諧美滿,舉案齊眉。永樂十五年,眼瞅著大婚的日子臨近,卻陡然出了變故,永樂帝托稱帝后要八字匹配,命人前去濟河一帶選了胡皇后回來,成為正宮妃子,我就只能降為嬪。宣德帝再不滿也沒用,我再委屈也沒用,因為這就是皇家規矩,無人敢違。”“宣德帝曾經許諾過您后位,所以他心心念念的要履行承諾,力排眾議立您為后。”周辰安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