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慈航遂走去廳堂西面的第一張幾案前。同時有兩名侍女也從外面走來,一名拿著坐具去了西面,一名手捧漆盤,直接去到北面的尊位前。袁慈航雙足拖著長裾,踩在坐席上,先后屈下左右足,雙腿分開夾著坐具,再把臀股落下去,而后微微側(cè)身,朝北面說道:“兩位女郎去了夫人的屋舍。”謝寶因笑著頷首,林妙意要去郗氏那里接受父母的訓誡。隨即,她從漆盤中拿來縑帛,在案面展開,再執(zhí)著以竹為桿的聿,垂目開始抄寫,而脊背依舊筆直。這份資財書,其余都不用改,只需要把“錢五萬”變動為“錢十萬”即可。在縑帛上把賄遷財物重新寫好后,謝寶因放下竹聿,把帛書重新放回到案面的漆盤中。剛與袁慈航談笑幾句,林妙意與林卻意便并肩走來,向堂上的嫂婦行揖手禮后,各自在東面的兩張坐席跽坐。八名侍女也分成兩列四行,魚貫而進,四名手端長盤的一列,四名雙手貼在身前的一列,然后左右侍女組成一隊,分別在北面、西面、東面的幾案右邊跪坐下去,從另一名侍女所端的長盤中,把盤器放在食案之上。再是酒樽。等侍女逐一退出去后,跽坐在東面第一張食案后的林妙意才伸手端起酒樽,側(cè)過身體,面朝北方的尊位:“長嫂。”謝寶因放下象箸,看過去。林妙意的酒樽也已經(jīng)舉至與雙目同高,陳說道:“三年以來,長嫂待我這個女妹如家中姊妹般存眷,要是沒有長嫂,今日我就不能列席堂上與,更不會有昏禮,長嫂對我有恩惠,但我卻是背恩棄義之類。”謝寶因在聽完這些陳說后,她神色不異,淺淺笑著:“我是家中女君,家主教育博陵林氏的子弟,我要存眷婦女與治理家私,往日所做都是理當,今日是三娘的昏禮,也理該以你為尊,在此祝愿你與陸六郎宴爾新婚,如兄如弟。”因為不能飲酒,所以食案上的是熱湯。她端起漆碗,朝東面頓手過后,抬臂先飲。看見女子飲湯,林妙意才以寬袖半擋面,飲完酒樽里的酒。在家中女君祝完以后,袁慈航同樣端起湯碗,因為坐在西面,所以與林妙意對面而視,右手在空中一頓:“祝愿三娘夫妻好合,如鼓瑟琴。”林卻意也緊隨其后,舉起酒樽:“祝愿阿姊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5]”她從前在宴上因博陵舊音而不能完整說出來的話,在此時終于能夠好好說出,卻是送自己阿姊適人。林妙意笑著酬答,然后把酒樽里面的濁酒全部飲下。在堂上漏刻快滴到二十一刻的時候,有侍女來稟禮部贊者已經(jīng)來了長樂巷,要為新婦裝飾戴金冠,穿雜裾垂髾服,然后去家廟便殿南面站立,等吳郡陸氏來迎。謝寶因聽完侍女所稟,看向案面斜右方。察覺到女君的視線,坐侍在右側(cè)的侍女立即明白過來,直起身體,跪行到案邊,把漆盤端去東面。林妙意望著侍女所奉上的東西,不解的朝北面看去。謝寶因雙手落在屈著彎折的腿上,肅坐道:“這里面是賄遷財物禮器的帛書,更是博陵林氏給你的資財,去到吳郡陸氏,你雖是新婦,但也要記住直至你死去以前,這些資財都是屬于博陵林氏的,你要守住以自富,不要使其流失。”隨侍林妙意的侍女雙手去接過漆盤,而她則從席上起身,自案后走出,站在堂上屈膝跪下,與前面所行的揖手禮不同,這次所行的是稽首禮,因為她知道這是氏族所給予的:“我在此拜謝女君與家主。”謝寶因笑著頷首:“該回去等陸氏來迎了。”林妙意被侍女扶著從地上站起,用寬袖擦過眼下后,低頭再行揖禮,然后轉(zhuǎn)身走了出去。林卻意不舍阿姊,想要再多共處一下,也跟著行禮退出堂上。看著她們離開,袁慈航可能回憶起自己也是在一個黃昏時分離家,從此再也不能歸,嗟嘆笑道:“我們嫁來博陵林氏,她們又要嫁去其他世家。”謝寶因和她相視一笑。這便是天下士族的婚姻,她們身為世家女郎的婚姻。堂上娰娣二人漫談陳說,堂外卻突然傳來極像人言的聲音,在幾聲以后,也終于聽清口中所言的是“年命如朝露”“壽無金石固”[6]。侍女倉惶進來,低頭請罪:“稟女君,是那只鸚鵡[7]所言的,已經(jīng)命人拿走。”神色有異的袁慈航望向尊位:“可是長嫂教這西域靈鳥的?”飲完熱湯,謝寶因放下手中的漆碗,笑道:“這種悵然失志的樂府非我所喜,我更喜好‘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8],為何有此問。”“女公很喜歡‘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聽說在離世的時候,派遣身邊的侍從帶回來給叔母,希冀以此詩來寬慰叔母勿要為她悲慟。”袁慈航說:“我覺得此詩就是女公的讖言。”黃昏時分,吳郡陸氏親迎的墨車駛來長樂巷,其侍從手執(zhí)著燈燭走在車駕前面,指引車隊緩緩前行。陸六郎也乘坐在為首的墨車上,四處無帷,旁邊有從車二乘,在博陵林氏的家廟前停下。身為家主的林業(yè)綏以主人的身份著玄端站在廟門前相迎,遵循禮數(shù)朝著陸六郎揖手兩拜。陸六郎也拱手作揖答以兩拜,隨后手上拿著大雁入廟門。在人進去后,林業(yè)綏回到廟堂,跽坐在位于堂上西面的坐席,陸六郎則在外面等候片刻才進去,把大雁放在地上后,朝著男子跪地拱手,掌與心齊平,頭俯觸在手背之上,然后雙手落地,頭也隨著一起稽首。行完兩次最重的稽首禮,站起離開。站在便殿南面再次受完郗氏的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