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欽知道,孫文昺本想拿捏著王夫人的性命,逼迫高睦撇開舞陽公主。在看出了孫文昺的殺意后,張欽揣度著圣意,試探著提議道:“臣聽說高睦不通水性,她若是失足落水,不幸淹死,想必大長公主深明事理,定不會錯怪皇上。”孫文昺本來只想掩蓋女駙馬的丑聞,如今是真的想殺高睦了。在張欽開口之前,他已經在考慮,等高睦和舞陽公主隱姓埋名之際,他得派皇城司摸清高睦的行蹤,將來好找機會殺了高睦那個奸滑小人。聽了張欽的提議,孫文昺才想到,他可以讓高睦當著舞陽公主的面死于意外。這樣,舞陽公主要怪也只能怪高睦命不好,總不能再污蔑他逼殺姑母了。春風解凍的時候,高睦接到了鎮守周地的圣旨,同時還獲得了周國公的爵位。由于舞陽公主會隨同高睦赴任,皇帝心疼他的小姑姑是初次出遠門,為了減輕舞陽公主的旅途勞累,特意給她和高睦撥了一艘官船代步。朝中官員得知高睦外任,本來以為高睦被皇帝卸磨殺驢了。此刻見到又是官船,又是國公爵位,分明圣眷正隆。在高睦離京之日,但凡與高睦說得上話的官員,紛紛來給高睦送行。既然是送行,自然少不了送行酒。尤其各位武官,為了和高睦套近乎,敬酒尤其熱情。還是舞陽公主派人催促高睦上船,才讓高睦擺脫了眾多酒碗。為了便于舞陽公主登船,皇帝特意派禁軍清空了碼頭,舞陽公主的登船之處更是被步障遮擋得嚴嚴實實。就算是藩王出行,也不過是這樣的陣勢吧?皇上對他那位小姑姑,果真是極為關護呢。背靠著這樣一位妻房,高睦的這輩子的前途都不用愁了吧……前來為高睦送行的官員,無論職務高低,到了步障之前,都得一律止步。他們目送高睦走入步障之后,看著這份禁軍護駕的威風,難免羨慕高睦。沒等眾人收起羨慕之心,承載著無數欣羨之情的高睦,竟然在登船之時樂極生悲,失足跌入了水中。今日來為高睦送行的,也不乏高睦從前的軍中下屬。他們記得高睦不通水性,一看到高睦落水,就想下水營救。奈何步障攔路,他們想去水邊,必須得先闖過步障。可是這些步障都是皇帝特意為舞陽公主設置的,一旦擅闖,那就是沖撞公主鳳駕……幸而,官船上護駕的禁軍,已經有人下水了。幾個真心擔憂高睦的高睦舊屬,看到江上已經有人在搜尋高睦了,才安心等在了步障之外。在他們想來,能在船上護衛公主的禁軍,必然水性上佳。有他們及時出手相救,高將軍應該能有驚無險。此外,今日來為高睦送行的官員,不乏想燒熱灶之輩。他們反應過來后,也趕到了步障之前。大家望向江面的眼神,都是一樣的急切,仿佛每一個人都在牽掛高睦的安危。隨著時間的推移,眼看下水搜尋高睦的禁軍越來越多,就連舞陽公主都不顧男女大妨直接出現在了甲板上,江面上卻遲遲未傳來高睦得救的喜訊。
送行官員們感覺形勢不對,有些心思活泛之輩,擔心皇帝因為高睦的死訊遷怒他們這些在場之人,甚至悄悄離開了現場。除了舞陽公主之外,此刻身在江面上的人,也都認定,高睦已經兇多吉少了。尤其下水打撈高睦的禁軍,撈了半天連高睦的衣角都沒找著,覺得高睦的尸體應該已經沉底了,再撈下去也是徒勞。舞陽公主表示,高睦不可能淹死。大家都以為舞陽公主是不見尸體不死心,負責護衛舞陽公主的禁軍首領無可奈何,只好讓會游泳的屬下都下水,心里想著,把架勢拉大點,能撈到高睦的尸體最好,撈不到也好讓舞陽公主死心。兩個時辰過去了,禁軍中的泅水高手都已經開始疲累了,舞陽公主依然不肯放棄打撈。眾多禁軍在江面上打撈了好半天,早已驚動了附近的鄉民。高睦在應天府出任推官時,就已經有了“青天”的官聲。后來高睦轉任軍職,無法再插手民政,但是她在京營主將的任上一直在約束軍士,嚴禁軍士欺壓百姓……這些事,也被百姓看在了眼里。這些屬于應天府的鄉民,得知高睦落水失蹤,竟也自發下水搜尋高睦。孫文昺本來是想派幾位大長公主去把舞陽公主勸回府中的,得知高睦如此深得民心,他改變了主意,親自趕到了江邊。“小姑姑,高睦落水這么久,恐怕很難再生還了。我知道你難過,但是一直守在這里也不是辦法,還是先隨我回去吧。我會在江邊加派人手,一有高睦的消息,就告知你。”“皇上你還是殺死了高睦!”一直盯著江面的舞陽公主,在孫文昺出現后,總算收回了視線。她眼中確信無疑的指控,卻嚇了孫文昺一跳。張欽不是說他安排得天衣無縫嗎?難道是哪里露出了破綻?孫文昺心虛之下,下意識地掃了張欽一眼,嘴上卻不忘否認道:“小姑姑,我早就答應,讓你隨高睦離開了,還打算安排皇城司助你假死脫身。此事你是知道的,你怎么還會懷疑我要殺高睦?而且我聽說,高睦是自己失足落水,這與我何干呢?”“高睦會泅水!要是無人謀害,她根本不可能淹死!就是你殺死了高睦!”“小姑姑,你急糊涂了。既然高睦會水,那她說不定還活著。你先冷靜,有什么話,我們回宮再說。” 孫文昺心底一沉,暗自慶幸自己沒有派大長公主前來。他決定,先將舞陽公主帶回皇宮,以免舞陽公主這些控訴傳入世人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