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到了這個時候,公共田和私家田的的優劣就顯現出來了。公共田因是半數族人共同勞作,幾百畝麥田兩天就能收割完,之后打麥曬麥也有許多人分擔著,落到每個人頭上的活兒就都不重。可換成均田的人家,一家三四口照顧兩三畝田,光是收割就比旁人慢了一兩天,打麥又要慢兩天,等他們曬麥時,公共田的青麥都收到倉房去了。不少人心里起了嘀咕,懷疑自家均田到底對不對。可不等這種嘀咕和懷疑發散,狄霄突然叫了族人到麥場集合,大幾千號人匯聚在一起,稍微有幾人說話,現場都有種亂糟糟的感覺。所幸今日所為,并不需要大家多安靜。狄霄安排了族兵,將才收入倉房不久的青麥全抬了出來,上千擔糧食堆放在一起,其視覺沖擊亦叫人震撼。這些糧食抬出來還不算完,他又找了幾家均田的,跟他們說了幾句,這幾戶人家也各自回了氈帳,沒一會兒功夫,也把家里的青麥都抬了出來。等所有糧食準備完畢,才聽狄霄說:“今日叫大家來,就是想給大家看看,均田和公共田到底哪個好。”好壞不是說出來的,但糧食一過秤,優劣盡顯。他先稱了均田人家的青麥,幾戶人家的畝產相差無幾,基本都能保持在三百斤左右,按照各家收成平均到人頭上,每人能分得的青麥,多的有四百斤,最少的也有一百斤。聽他將數量報出,前面的一圈人頓時嘩然。后面聽不清楚的,隨著口耳相傳,也漸漸起了議論。狄霄沒有管族人的反應,而是繼續算了公共田的人均所得。族里的麥種是一樣的,種植方式也是一樣的,就連中途施肥劃鋤等等,也基本相似,除了人員配置上,這些耕田可謂毫無差別。公共田的畝產也在三百斤左右,由于負責的族人較多,平時伺候得野更精細,甚至畝產還要更高一點,準確數字能到三百二十斤左右。幾百畝青麥田,產出的青麥是個可怕的數字。然而不等大家高興,狄霄又說:“青麥產量高不假,可分給的族人也不少,粗略按照四千人計算,而實際情況只多不少,分到每個人頭上的糧食,最多只有三十斤。”此話一出,嘩然更甚。在他計算的時候,明窈也在計算糧稅,按照說好的稅率來算,均田的人家交完糧稅,人均所得也不少于八十斤,不管怎么算,都是遠高于公共田的。一時間,底下全是后悔的聲音。狄霄叫族兵將糧食運回倉房,幾個均田的人家也把糧食搬回去。回去時,這幾家人無一不是滿面歡喜,碰上誰都能問一句好,再說一句:“虧得當初選了均田,我就說,首領說的東西一定是好的!”“……”別問,問就是悔不當初。隨著狄霄宣布散會,他和明窈卻一個沒能走,族人將他們圍在中間,你一言我一語地嚷嚷起來,仔細一聽,大多數再說:“我家也想均田!”明窈抿著唇,努力不叫自己笑得太明顯:“均,都均,今日時間太晚了,從明天開始,欲要均田的人家可以去倉房找狄宇登記,所分耕田等過段時間會通知大家的。”“不過可說好了,明年再均田的,可就要交田稅了,糧種也要靠自己準備,就從今年分到的糧食里省就行了,實在沒有的,到時可要花錢買了哦。”她提前講明條件,而族人早被均田所帶來的巨大收獲沖昏頭腦,不管明窈說什么,他們只堅定:“我家也要均田!”但不管怎么說,明窈和狄霄總不會坑害了大家。半月后,改良麥和普通麥的收成再一次刺激了大家,等所有糧食收整好,再無人對均田有疑議了,無他——“你瞅瞅辛格家!一家五口人,交完糧稅還剩下三千斤糧食!”再看看他們,東湊西湊一個人也只能分到三百來斤,吃飽肯定能吃飽,但從心理上,總是會比較,會覺得不滿足。經此半年嘗試,均田制在拔都兒部徹底推行開了。弄到最后,族里只留了一百畝公共田,這些田主要是為無法勞作的寡居老人準備的,由族兵負責,多余的歸王帳所有。對于這番安排,族中更無異議。……一晃眼時間,三年過去了。晌午時分,族學下課,大小孩子們從氈帳里蜂擁而出,和要好的小伙伴勾著肩搭著背,大聲談論著三日后的族兵大比。“依我說,一定是蘇格勒首領拔得頭籌,看他那雙鐵錘,還有誰能比得過蘇格勒首領嗎?也不知什么時候能見到可汗下場,可汗和蘇格勒首領到底誰更厲害……”“那肯定是可汗呀,不然蘇格勒首領憑什么聽可汗的話!”一個高高胖胖的男孩反駁說,“你瞧瞧你說的什么話,還叫可汗下場,要是可汗真下場了,其余人才慘了。”“我阿哈就是可汗親衛,他可說了,這三年來,他就沒能從可汗手下挨過十個回合,哪次不是被揍得鼻青臉腫,可丟人。”聽他提起做可汗親衛的阿哈,其余人頓時不再言語,等他說完,更是催促:“你再說一說,再說說可汗的英勇嘛。”與此同時,不遠處的幾個姑娘也在談論今春大比。她們只略聊兩句,其中一個姑娘突然說:“我跟阿媽說好了,今年大比之后,我就去報名族兵,聽說可汗欲再征一營女兵,專門保護公主。”作者有話說:蕪湖,時間大法好!三年來,拔都兒部的變化可謂天翻地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