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鑾殿。
文武百官云集于此。
按照以往慣例,文官居左,武官居右,嚴(yán)靜聆聽皇上圣言,聽取其他官員誎言,議論國家大事。
今天,文武百官在此,就像是菜市場一樣,鬧哄哄的一片,各自爭論不休,哪里有朝廷議事重地的莊嚴(yán)。
“大皇子唐慶庚已經(jīng)成年多時,貴為長子,早被策封為太子,他成為新皇乃順應(yīng)天命之事,爾等為何不尊圣意,不尊古人之言,要廢長立幼,豈不是荒唐?”有老臣大聲地喝道。
這老臣穿著官服,已經(jīng)是達(dá)到了古稀之年,白發(fā)白胡,臉龐皺如樹皮,唯有雙眼仍然炯炯有神,他赫然是已經(jīng)早退出朝野的華老太師。
華老太師是兩代老臣,退出殿堂十年之久,可是他在朝中影響力還是相當(dāng)?shù)赜蟹萘俊?
“老太師此言差矣,如果大皇子早被立為太子,我等自然心服口服全力助他登基,可是皇上一直沒封他為太子,皇上只怕是顧慮大皇子不足以擔(dān)擋太子重任,顧而一直拖到現(xiàn)在。”有大臣回應(yīng)了華太老師的話,接著他又搖著手中的圣紙說:“此乃皇上圣紙遺囑,他早已經(jīng)有意立二皇子殿下為太子,一直到他意外身亡都沒來得及公布此事,大家可以仔細(xì)看看,這龍印可有錯?”
此人乃戶部尚書尚禮佑,莫約四十五歲左右,在六部當(dāng)中絕對是最年輕的存在。
“尚大人,誰不知道你和二皇子之間有著血緣關(guān)系,你冒然拿出一份我們都不知道的圣旨,真覺得我們這么好騙嗎?”有人立即提出了質(zhì)疑說。
“我覺得五皇子殿下不錯,已經(jīng)取得了進(jìn)入峨眉山的資格,等他修行歸來后,皇位傳給他也不錯。”
“我更支持大皇子,名正言順。”
“支持二皇子吧,皇上遺囑不會有假的。”
……
這兩天,文武百官沒想著去處理皇上葬禮之事,都在爭論著誰接任皇位,已經(jīng)是都快要到大打出手的地步。
在這些官員當(dāng)中,份量最重的除了老太師之外,還有宋相、吳三豪、喬三爺?shù)葞兹恕?
宋相一朝丞相,皇上生前最得力的大臣,文官中有一半至少是他的得意門生。
吳三豪就不用說了,他攜兵十萬圍城,只要他一聲令下,便可以踏平王城,好在他一直不曾說話,被喬三爺死死瞪著,沒發(fā)表任何意見。
喬三爺內(nèi)心更偏向大皇子,大皇子宅心仁厚,唯一可惜就是手腕有所欠缺,太過老實,坐上君皇之位怕難以壓得住群臣。
二皇子品性不行,三皇子和四皇子已經(jīng)是被反賊所殺,五皇子僥幸逃過一劫,他在年齡上有所吃虧,而且后臺支援也不足。
目前就大皇子和二皇子之爭最為激烈,得到的支持也最多,只待他們這幾人開口表態(tài)之后,只怕就會決定了最終的走向。
“大家不要吵了,都聽聽宋相、吳王爺他們的意見吧。”有官員開口說。
這下子終于是進(jìn)入了重頭戲,哪一位皇子會得到這些頂大臣的認(rèn)可呢。
吳三豪搶先開口說:“哪位皇子當(dāng)
皇上本王都沒有意見,只要是唐氏血就行了。”
他這話無疑表明了自己是中間的立場,哪一位皇子都不支持。
“哼,老夫覺得大皇子很合適,他又是長子,理應(yīng)成為新帝,所謂的皇上遺囑,老夫都不曾見過,不足為信。”喬三爺很是不滿地冷哼,他其實還是希望吳三豪能夠支持大皇子的。
“喬太傅,此言差矣,您沒見過不代表著它沒存在,這是圣喻,我們不能夠違背。”尚禮佑不軟不硬地回應(yīng)道。
喬三爺是皇上的老師,地位很是尊崇,可惜手中并沒有實權(quán),現(xiàn)在皇上走了,尚禮佑更不會懼他。
“尚大人,二皇子品行與大皇子比之如何,這個大家都清楚,何況你還是二皇子的舅舅,你唯護(hù)他是理所當(dāng)然的,但老夫絕對不會贊同。”喬三爺吹著胡子說。
“喬太傅,我們這些老臣應(yīng)該贊同皇上的決定,我支持二皇子。”宋理睿淡淡地說。
隨著他發(fā)話之后,不少文官都開始附和贊同,足見他號召力有多么強大。
武官這邊少了羅公明這位大將軍之后,能夠說得上話的沒幾人,他們的意見反而被冷落了。
這朝中大事,很多還是文官說了算。
曹建達(dá)猶豫了一下說:“我們是不是應(yīng)該聽聽皇后娘娘的意見?”
就在他的話落下之時,有人說:“我覺得不用了,我們藥王閣支持二皇子殿下。”
不知何時,藥王閣閣主藥靈宇從殿外走了進(jìn)來說話,在他身邊還跟著一名身披斗蓬的神秘人。
藥炎海死了,藥王閣還沒有散,他們在大夏的地位還沒有出現(xiàn)動搖,藥靈宇的話還是相當(dāng)有份量的。
“你們這些不遵古訓(xùn),亂彈琴,唯大皇子方可為皇上。”華老太師很是激動地說。
可能是華老太師太過激動,氣息接不上,雙眼開始翻白,居然當(dāng)場暈死了過去。
這下子可是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