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日后,京中才漸漸掀起一陣流言——
聽說,司禮監掌印是帶著一個女童走的。
還聽說,那女童管掌印叫阿爹。
“……”真是大白天的,活見鬼了。
很少有人會往時序的親閨女上面想,私底下絮叨半天,也只當這是他認下的干女兒。
有與時序關系不好的朝臣,想從他這突然冒出來的女兒身上下手,若能從中查出什么紕漏,給他找點麻煩也是好的。
卻不想一群人跟無頭蒼蠅似的查了一圈,完全沒談聽出那“干女兒”的來歷,他們既不知小姑娘的長相,也不知小姑娘的名姓,后面再一問,連最近傳得沸沸揚揚的小道消息都不知是從哪流出來的。
京中種種,時序全部清楚,便是那所謂小道消息,其實也是他吩咐散布出去的。
無他,他只是不想把時歸藏著掖著罷了。
只他如今一心跟女兒回鄉,知道事態發展在他的掌控內,也就沒多在意。
或許是因為要回家祭拜娘親的緣故,時歸一路都興致不高。
這次回去,她坐上了寬敞舒適的馬車,車廂內永遠備著暖爐和茶點,車夫控制著車馬行進的速度,偶有來不及進城的時候,也有人早早在郊外支好帳篷。
可以說,除了一直待在馬車上疲憊些,并無其他不適。
饒是如此,時歸也生不起什么高興的情緒來,就連被時序抱在懷里駕馬的時候,也只淺淺笑了一下,等回到馬車又是蔫噠噠的了。
好幾次夜里,她都是在時序身邊哭著醒來的。
她又夢到娘親了。
時序實在找不到能讓她開心起來的法子,只好命令車夫加快腳程,日夜兼程,硬是將原有兩月的路程縮短到不足一月。
也虧得此次隨行的都是身負功夫之人,這才能承受住高強度的趕路。
時歸年紀小又身子弱,才有些承受不住,暗一就送來了不傷身體的安神藥,只需半碗下肚,連續兩三日都困頓得不行。
這樣她只顧著睡覺了,自然也能最大程度地抵消身體上的不適。
原本時序還不愿她這樣受罪,奈何時歸自己愿意,她都不用多說什么,只用低一低頭,嘟囔一句:“我想早點見娘親……”
時序什么拒絕的話也說不出了。
就這樣二十幾天過去,馬車終于駛入臨榆郡。
進了臨榆郡,離時序的老家就不遠了。
考慮到要給時歸一些適應時間,時序便吩咐車夫將行進的速度降下來,還有給時歸的安神藥也停下,只以正常速度行走。
時序的老家在南方一個依山傍水的村子里,那里盛產橡木,叫橡木村,多年來,村里的村民雖沒能大富大貴,但也能保證最基本的衣食無憂。
當年時家一夜滅絕,臨近的幾家鄰居受影響最大,或是怕被殃及池魚,或是單純覺得晦氣,前前后后相繼搬離了橡木村,以時家為中心,周圍一圈都空了下來。
時家慘死的人們無人裝殮,又逢天暖,短短幾日就散發出難聞的氣味。
后來還是村長看不過眼,又是號召大家伙念及時家這些年的好,又是以村長的身份暗暗施壓,好不容易找到幾個年輕益壯的小伙,幫著把時家人下葬。
當時的時序自身難保,饒是被仇人耀武揚威到臉上,除了硬生生吞下一口淤血,其余毫無辦法,連給家人遙遙祭拜都做不到。
直到他手掌權勢,手刃仇敵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回鄉祭祀家人。
那時的他已性情大變,除進村時與村民遠遠見了一面,后續再無交集,只得知當年時家諸人下葬全靠村民幫忙,他遣下屬給幫忙的人家各送去百兩銀子。
而村長一家除得了銀兩報酬外,家里最小的兒子又莫名被縣令看重,要去衙門做了個巡邏的小吏。
與此同時,時序也找到時家下葬的地方。
當年幫忙下葬的人心有恐懼,并未仔細清點逝去的尸骨。
但時序卻是親手挖開墳塋,在棺木前跪了整整三日,又親手撬開棺蓋,將已化作白骨的家人一一抱去新運來的棺木中。
既是親自清點、重新下葬,時序很快發現,尸骨的數目少了一具。
可白骨上沒有特殊標記,饒是他也分不出到底少了誰。
他私心里希望那少的人是逃了出去,又聽說岳家在村里一夜消失,第一反應就是去追查楊家的下落。
然幾次追查,一無所獲。
直到這一次,時序在臨行前又見了楊元興一回,得知現在的楊家全部定居在望蜀村,與橡木村同在一郡,卻是一東南一西北,相隔數百里。
也是當年的他缺少幾分氣運,兩次從望蜀村經過,偏沒能發現楊家人的存在。
但凡他能早一年,甚至只是半年發現楊家的下落,他也不會只等來喪母的女兒,和妻子的死訊。
馬車緩緩停在望蜀村村口,時序第一次生出近鄉情怯之感。
而時歸透過車窗看著熟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