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接近尾聲的時候,顧雙習結束了全部的期末考試,正式放假了。
不必再去學校,她的生活又回歸了過去的狀態(tài),被禁錮在南海灣的皇帝府邸當中,斷絕了與外界的聯(lián)系。
陸春熙一放假,便進了帝都某家畫廊做實習,極少有空登門拜訪;姜疏音倒是常來,但同顧雙習聊的俱是些與健康有關的話題,且她明顯是帶著任務來的,話里話外都是敦促顧雙習調理身體、積極備孕。
顧雙習常常聽著聽著,面上笑容就開始掛不住,如墨色般漸隱在水中。姜疏音也知道小姐不愛聽,可她畢竟是皇帝的手下人,要指望著邊察發(fā)工資的,縱使會惹顧雙習不快,姜疏音也只得兢兢業(yè)業(yè)地履行職責。
車轱轆話說了一遍又一遍,顧雙習也確實按照姜醫(yī)生的囑咐,按時吃藥、堅持運動,出門注意防風,在家關注保暖,如邊察所愿的那般,展現出“未婚妻”與“準媽媽”的模樣。
她甚至學會趴在邊察身上,仰起臉認真和他討論要給孩子買什么樣的衣服和玩具,接著開始猜測孩子的長相。邊察往往將顧雙習攬在懷中,聽她描繪她的設想,看她比劃她的理念,只覺孩子從不是重點。他是想看到顧雙習真的像他的妻子一樣,興致勃勃地和他規(guī)劃未來。
這幅在她口中徐徐鋪開的未來圖景中,“邊察”和“顧雙習”將緊緊地貼在一起。
-
一月初,為迎接新年,帝都內將會舉辦盛大的演出活動。社會各界共同籌資至某個公益賬戶,再由受政府監(jiān)督的活動策劃組從賬戶中支取資金、開展工作,最終呈現出來的演出活動的性質,有些類似于其它國家的“跨年晚會”,包括歌舞類、語言類等節(jié)目。
政府除了監(jiān)督整個演出活動的開銷與進程,同時也會牽頭開展諸多公益項目,例如向養(yǎng)老院與孤兒院等組織捐款、向生活困難人群發(fā)放免費物資等。年年如此,從未中斷。今年一切照舊,只是媒體的聚光燈需要捕捉的人物又多了一個:陪同皇帝出現在孤兒院、一同探望孩子們的,還有皇帝的那位未婚妻。
自十一月的那場宴會上,皇帝領著她首次亮相以來,關于這位未婚妻的報道與新聞便開始源源不斷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
《朝歌日報》的趙記者形容她溫柔大方、優(yōu)雅知性,是第一夫人的不二人選;財政大臣獨女自稱與她私交甚密,認為她平易近人、談吐不俗,是位極易讓人產生親近感的年輕小姐;就連帝國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的祁院長亦送出祝賀,祝福他的學生覓得良緣、即將步入幸福的殿堂。
這位未婚妻,離普羅大眾實在太遙遠,人們對她的印象,全部來自于這些報道、訪談乃至于八卦風聲。她的唯一一張公開照片,則出自于趙記者之手。
照片中的她,身著白色長裙、放下一頭烏黑長發(fā),端坐于扶手椅上。形容溫婉、儀態(tài)優(yōu)雅,全身上下除去指間一枚戒指,再無其它裝飾。
五官雖不出眾,但勝在氣質平和內斂,確實是一張不具備攻擊性、足夠親切溫良的臉孔。
照片下標注了她的名字:顧雙習。
這一次,陪同皇帝出現在孤兒院的顧雙習,依然良好地維持著她的外在形象:不論是簡單梳在腦后的長發(fā),還是款式低調的山羊絨連衣裙,處處皆營造出簡樸作派與親和氛圍。她和皇帝一起參觀孤兒院、了解孩子們的起居生活,和孩子們用餐、交談,陪孩子們看書、玩耍。
跟在皇帝身邊拍攝的自然是個中好手,相當懂得如何運用鏡頭的魔力,拍出想要的效果。于是,被收入照片中的顧雙習,俱是最溫柔、最耐心的樣子。
她陪孩子畫畫,用蠟筆在紙上畫出一只可愛的小貓;她聽孩子傾訴,一雙眼仿佛也跟著孩子的情緒起伏,而變得快樂、變得憂慮;她教孩子拼音,一字一句念得極耐心,不厭其煩地糾正對方的錯誤……在孤兒院,她仿佛短暫成為了所有孩子的母親,以自己的母性光輝、似水柔情,溫暖著、影響著這些孩子們。
邊察需要顧雙習這般表現:至少他需要媒體營造出這種效果。
第一夫人應當完美無瑕,公德圓滿,私德亦不得有缺。她要成為皇帝的身邊人,能夠作為皇室代表,出現在任何一個需要她出現的地方。她要心地善良、富有愛心,堅持開展公益活動、主動關心弱勢群體……邊察正在利用他的資源,一步步地令“顧雙習”這一角色貼近“第一夫人”的設定。
何況他領她來孤兒院,也有著自己的私心。孤兒院里多的是嬰幼兒,這些孩子自小便被父母拋棄,長期缺乏安全感與穩(wěn)定感,早早便學會察言觀色,知道該怎么做才能討人歡心。他們會圍在顧雙習身邊,以孩童的目光、弱者的身份,與她換取一份關心與照顧。
人們常常更容易對弱者心軟,尤其是“孩童”這種本就受到全社會保護的群體。邊察希望,顧雙習與這些可憐的孩子相處時,能多想想她自己。
她看見這么多孩子,會想到她自己的孩子嗎?她也會有孩子的,到了那時,她又該怎樣對待她的孩子?
一旦開始考慮這些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