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月中,天氣已經(jīng)很涼了,周遭是一片沒有聲訊的杳然,澄靜得像六年前的深秋。
彼時也是這樣的,一個人的死訊闃然無聲,就連先帝也不曾為太子的永逝而傷心。
徽音那時候卻格外的恍惚,她待晏同春是有些不一樣,雛鳥在宮中見到的地尋釁?活著的時候他不肯說,隨著帝王的死去,還不是變成了帶入皇陵的秘密。
誰殺了誰,誰害了誰,肇始于邀寵的故殺,真是宮廷里最沒意思的一樁事了。
***
同樣是元朔十一年,邊關甫定。今年冬天來得格外早,梅園里早是積雪遍地。
“東宮那位,昨夜薨了。”
有人這么跟徽音說。
走過天井,再到山池,數(shù)重廊廡里透著冷清的滋味。
壞事發(fā)生的日子,似乎總要配上陰沉的天氣,雪粒拂過出挑的廊檐,徽音步履匆匆地踏過拐角,被錦瑟扯了扯袖子,這才遽然抬頭,覷見廊下有人擎著銀燈,孤零零地,立在千萬層飄搖的風雪之中。
她抓不準這人迎在此處的意思,輕聲問起一邊的錦瑟,“這是?”
錦瑟仔細看了一眼,垂手道,“這位是……六皇子,剛從西北角的太液殿被陛下帶出來呢。”
徽音“哦”了一聲,提裙走了過去,半晌才回過味來,覺著哪里不對。
難怪那人不急呢!原是還有個丟在冷宮里的兒子。
大兒子死了還有小兒子,不管適合與否,到底不至于過繼旁系來做這個皇帝。儲君這一死,她還以為前朝要動亂,這下倒是國有大喜了。
檐上堆了大片的積雪,光亮得如同銀鑒。六皇子神容溫和,手中托舉燭臺,一朵猩紅的燈花在潔白的天水中浮萍般漂動。
那人見她走近了,仍然停在原地,臉上滿是真率的謙卑。
“我……”話剛吐出來一半,又遲疑地收了回去。
還是徽音先問了,語氣閑適輕緩,“六殿下?”
她一向是這樣,對皇帝的兒子、她的繼子,總是一副很不熟悉的模樣。矜持而疏遠,毫無統(tǒng)率六宮的氣勢與欲望,好像這座奢靡的宮廷只是她借宿的驛站,沒有任何深交的必要。
他舉著燭臺的手腕忽地一顫,“是兒臣。”
“兒臣久居太液殿,很久不曾見人,這次……皇兄……”
吞吞吐吐的,遲遲不敢將那個字剝出來,六皇子索性便含糊地跳過,“他是兒臣親生的兄長,雖不常相見,還是有一份親厚的骨血親情。本來兒臣不該擅出太液殿,是昨夜里父皇開恩,準許兒臣前來祭掃。”
徽音驚訝地朝外環(huán)顧一圈,見是熟悉的地方?jīng)]錯,又轉去端詳他的臉,“怎么來了這里?”
這只是一處小小的花苑,平素冷清非常,只有晏同春偶爾會來這里。而她此刻前來,也不過是進不去東宮,這才借此悼念逝去的情人,外加散散心。
聽到這樣的話,他略微羞澀地笑了。似是覺著這樣不好,復又壓了壓嘴角,做出哀傷的模樣來。
竹簾垂下,少年美麗的臉容映在連天雪色中,便有了冰涼的韻味。他俯了俯身,將手中托舉的燭臺往外一掃,溫聲道,“哥哥種的花在這里。”
“比起那個冷冰冰的東宮,我想,他其實更喜歡這里。那里交游往來太吵了,我想在這里為他祭掃。”
垂鈴綿延在廊橋的兩端,廊外無處落腳的雪花落在閃動的火光上,眨眼便融化得沒有了蹤跡。
徽音了然地點了點頭,沒再多說。
確實如此,不然她也不會來這里了。
“母后,”誰想他居然還敢得寸進尺,瀲滟的眼波鎖住了面前陷入沉默的徽音,“……您能陪陪我嗎?”
她沒有拒絕的理由。
先帝膝下子嗣不豐,晏同春薨后,便只剩下太液殿里被幽禁的晏岐。
他似乎極不待見這個生母不詳?shù)男鹤樱瑏G置冷宮十四年不管不問。
徽音在宮中待了這么多年,甚至從未聽人提及過宮里還有個六皇子。她不知道這兩人之間有何仇隙,從那之后若是得閑,也不乏在心中惡毒地推想——興許晏岐不是他的種呢?
元朔十二年夏,先太子薨了剛沒一年,先帝晏駕。
先帝臨終前秘召重臣,向柳沖、謝太玄、慕容鶴等人托以治國重任,令幾位素有王佐之才的顧命大臣攝政,輔弼晏岐稱尊。
晏岐時值舞勺之年,又剛從冷宮出來不久,遇事動輒提心吊膽。被柳太傅訓斥得多了,便時常跑到慈寧宮求見徽音,伏在她膝上嗚咽。
徽音其實也不待見他,不過到底是皇帝,不能總是拂了他面子。
還要好聲好氣地哄著疼著,不能打也不能罵,十次里有三次破格讓他歇在偏殿。
就這樣糊涂地過了四年,眼看晏岐都要加冠了,前朝那幾個才開始還政。
自古以來,顧命大臣伴隨著帝王交接時出現(xiàn),明明只是奉行先帝的臨終遺命,往往卻要牽扯無數(shù)人卷入斗爭的洪流,鮮